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98篇
经济学   12篇
综合类   5篇
贸易经济   72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45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法     
创业者诚信很重要;联想进入世界500强有四点经验;日本企业猛烈追赶让我难以入眠;牛根生的“轮回式财富观”。  相似文献   
2.
郭梓林 《新财经》2007,(9):112-113
万科的王石、万通的冯仑、蒙牛的牛根生、皇明太阳能的黄鸣等正试图退出企业管理决策,他们能否成为聪明的"甩手掌柜"  相似文献   
3.
牛根生总结说:“我自己的座右铭是小胜凭智、大胜靠德。市场经济只要有思路就会有出路,有头脑就会有一切。”  相似文献   
4.
李天田 《中外管理》2006,(3):94-100
有人问,蒙牛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本文至少让你看到,牛根生如何以近乎独裁者式的强势态度宣贯蒙牛的企业文化,有些做法让你吃惊,但你不得不佩服蒙牛文化落地时也那么勇猛、彻底。[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在蒙牛外国专家公寓园区里,N0.1为牛根生的1000多平米的别墅,百富勤公司送给牛根生的巨幅拿破仑横跨马背的画像.很显眼地挂在一楼大厅里。  相似文献   
6.
老边 《中国企业家》2005,(16):121-121
综合评价:从蒙牛交上来的自我总结《蒙牛内幕》来看,蒙牛这六年在班长牛根生的带领下,从零起步,“5年增长了200倍,6年销售200亿”,并成功实现了上市的目标,在业界拥有很好的口碑,公众中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很高。这种近乎疯狂的成长速度是这些年罕见的。当然,蒙牛在成长中所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也是有目共睹的,古人说得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所以蒙牛要戒骄戒躁,在成绩面前不要骄傲,困难面前不要屈服。  相似文献   
7.
黄明 《中国企业家》2005,(20):51-53
我们应该责怪摩根赚多了吗?应该指责牛根生卖贱了吗?说到头来,还是国内的资本市场没能满足企业成长对资金的需求摩根士丹利、鼎晖、英联三家境外投资机构投资蒙牛一案的成功,引起了投资界、实业界广泛的关注,甚至部分争议。这三家私募投资者向蒙牛投入约5亿元人民币,在短短三年内获投资回报约26亿港币,投资收益回报率约500%。有些评论据此认为,摩根等投资方赚得太“狠”,其与牛根生为首的蒙牛管理团队签定的“对赌合约”使资方处于进攻退守的有利局面,若蒙牛成长达不到预定要求,那么他们可以控股蒙牛,若蒙牛成长得好,他们退出时则赚得盆满钵满。  相似文献   
8.
崔玲 《中国企业家》2015,(21):58-62
曾经作为蒙牛系第二品牌的现代牧业,在几年小试牛刀之后,终于坚定选择了杀入C端市场的单飞之路"我想打广告,但是却不知道在广告里说什么。"邓九强说这话的时候,是在2012年的波士堂上,彼时身材消瘦的邓刚从现代牧业"退休"。不过,听到现代牧业要打广告,听众不禁诧异。在公众的认知中,国内首创大牧场模式的现代牧业一直是蒙牛的"大供应商",甚至现代牧业出现的初衷就是作为蒙牛的第二品牌,邓九强自己也是和牛根生一起创业的元老之一。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次很两厢情愿的交易,我们一拍即合。"宁高宁如是描述中粮入股蒙牛的过程。简单的"一拍即合"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复杂的资本交易?是纯粹"江湖救急",还是一场新的资本博弈?  相似文献   
10.
程桔华 《中关村》2011,(8):34-35
中粮集团对蒙牛乳业的收编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蒙牛乳业彻底褪去了民营企业的外衣,穿上了"黄马褂"。当初牛根生从国有企业体制中挣脱出来,没想到绕了一大圈最终还是钻进了国有企业的怀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