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4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贸易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13篇
信息产业经济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艾砂 《中关村》2004,(3):120-121
名贯中西的钟鼎文博士,生于1914年,安徽人,现寓居台北,乃台湾诗界泰斗,为台湾光复后,台湾诗坛三位新诗开拓者之一(另两位一为诗人覃子豪,另一位为《现代诗》刊创办人纪弦和)。现已九旬高龄,仍然精神矍铄,笔耕不辍。奔走于两岸诗歌、文化建设事业,1991年以80高龄之躯,亲率台湾诗友前来北京参加艾青诗歌国际讨论会。他虽然身为文坛大师,但作风朴素,平等待人,与人和善,故有谦恭君子之美誉。钟鼎文先生早年入上海吴淞中国公学,后转学北京大学,1933年留学日本京都帝国大学。20世纪三十年代初,开始写作,以“番草”之笔名发表新诗,受到中国诗坛重视。抗日战争前夕回国,曾执教  相似文献   
2.
稻香湖畔     
冯新生 《中关村》2016,(4):114-115
我在思索稻香湖畔客流如潮的成因时,脑际掠过纳兰性德的佳句:"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初识北京稻香湖,是在1981年金秋时节。那时,我年方弱冠,是北京海淀区文化馆诗歌创作组经常在报纸上发表"豆腐块儿"的文学青年。记得一个花好月圆的秋夜,我捧着由著名杂文家廖沫沙先生题字、由数十位北京知名作家撰写的《北京风物散记》静读。其中  相似文献   
3.
美国女诗人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以诗风独特、文字细腻、观察敏锐、意象突出而卓尔不群,享誉古今。从文学创作"陌生化"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其诗歌创作在主题意象构思和语用学的异样化处理两个层面的独特之处,将狄金森诗歌内容广阔、意象奇特、不循章法,充满突变、矛盾性和异样化的别样之美挖掘并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吴欢章 《秘书》2011,(11):40-45
毛泽东诗词充满丰富多彩的情趣和理趣,这是获得千百万读者喜爱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谓生活情趣,包含诗人对生活的立场态度、憎爱情仇、兴趣喜好和向往追求等等,是诗人的总体情感倾向的一种流露。这种生活情趣在诗歌创作中转化为一种审美态度和审美趣味,就是对生活美的一种发现和把握,对生活诗意的一种追寻和捕捉,因而构成一种引起人们审美愉悦的艺术元素。审美情趣总是熔铸为二种艺术个性,而且不能脱离艺术个性而得到表现。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电力作家协会日前在杭州召开2009年度文学创作座谈会,与会人员60余人。会议向获得我和我的祖国征文比赛获奖者颁发了证书和奖金。陈富强、何丽萍、鲁晓明、邱东晓、董联军等分别就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歌创作以及内刊编辑等作了专题发言。与会人员就电力文学的创作方向、题材等展开热烈讨论。浙江省  相似文献   
6.
阿不都克里木·霍加在中国作家队伍中享有很高声誉的维吾尔族双语诗人和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他是把汉语文学作品翻译成维吾尔文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他也是把维吾尔文诗歌译成汉文的鼻祖.他对当代维吾尔文学的发展、特别是对维吾尔文学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本文与著名维吾尔族双语诗人阿不都克里木·霍加诗歌内容相结合,主要论及阿不都克里木·霍加新时期诗歌创作中所呈现的各种维吾尔古典诗歌形式.  相似文献   
7.
王维,唐代山水田园诗人,早年隐居鹿门山,虽逢盛世,却命运不济。只能寄情山水,寻找解脱。古代许多文人雅士都参禅,以山水田园诗闻名的的王维更是将"禅意"融入山水田园诗中,创造出了许多令人咀嚼,意味深长的禅诗,成为盛唐诗歌中的一朵奇葩。本文浅析王维的"禅诗"。概述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达到了诗歌,山水和禅意的审美共鸣。对诗歌的风格进行分析,研究诗歌风格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徐志摩在文坛上一直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作家,凭借其天才般的创作灵感,创造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本文在对徐志摩成长背景的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徐志摩的个别作品,对于徐志摩诗作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在纵向的考察中,分析唐代诗歌繁荣的内在原因,即封建社会的旁王对诗歌创作的积极倡导且参与实践,并采取各种措施创造更优越的创作环境,促进了唐代诗歌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0.
乡愁是台湾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存在,更是余光中诗歌创作中的基本主题。余光中的乡愁诗透过乡愁的外在形式深切地反映了诗人的乡愁情结、中国情结和民族意识。本文试从乡愁产生的原因、乡愁包含的内涵与实质这几个方面,来分析余光中诗歌创作中的思乡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