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7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9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2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8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30篇
邮电经济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杰 《东南置业》2006,(8):104-107
中世纪,贝多芬,哥特,英雄,田园: 第3、第6——交响:把贝多芬的古典主义华彩和轻灵漫渺的田园风光组合起来浓郁的古典“后宫”情结…… 这是我参观“银聚祥邸”后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品牌》2015,(1)
《第二钢琴协奏曲》是由贝多芬在1788年开始进行创作的,截至1795年完成,同年3月29日,贝多芬在维也纳金色大厅进行了该曲的独奏,后于1801年出版。这段协奏曲中尤其是第一乐章更能体现整部作品的结构特点,借助了华彩乐段这种即兴且真实的演奏形式,让整部作品听起来似乎更能打动人心,因此,贝多芬优秀的创作能力加上华彩乐段的突出表现,成就了这部《第二钢琴协奏曲》的结构之美。  相似文献   
3.
刘永良 《魅力中国》2014,(3):107-107
本文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 No.1第一乐章为例,旨在于深层次研究该乐章中的主题、和声与调性、曲式结构、材料等等,进而揭示该乐章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17岁那年,我认识了3个德国人:卡尔.马克思、隆美尔和叔本华。卡尔.马克思,大概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德国人吧!(大家可能会想到希特勒,他出生在奥地利。听德国人讲过一个笑话:说奥地利驻外大使馆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让其所在国相信,希特勒是德国人,贝多芬是奥地利人。)  相似文献   
5.
李严欢 《沪港经济》2010,(11):75-75
录制贝多芬的全部大提琴奏鸣曲——这一全面考验大提琴家艺术水准与修养的试金石,对大提琴家秦立巍而言,应该是早晚的事。在他看来,如果说巴赫的《无伴奏组曲》是大提琴音乐中的"圣经",那么贝多芬的这些奏鸣曲,对演奏家而言,无疑就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字典","内中充满着不同的技法、结构、和声和对位,活似一部大提琴的工具书"。他如是说。  相似文献   
6.
《中国电子商务》2006,(5):181-181
美声绅士:真爱再临;班得瑞乐团BANDARI;汪德:贝多芬九大交响曲全集;神思者:《故宫》三部曲。  相似文献   
7.
王雪 《魅力中国》2011,(2):285-285
贝多芬的作品57号钢琴奏呜曲,被人称作“热情”。写于1804年至1806年,1807年问世。表现了反侵略战争的爱国热情,作品有很深的哲理性,坚信生活的美妙,世界的美好。  相似文献   
8.
在唱片成为收藏品,马上就将写进历史的时候,读到了邵鲁先生的《听不完的历史》。这不是历史上的伟人谈话,也不是改变人类历史时刻的见证录音,而是老旧又充满魅力的老唱片,而且是古典音乐老唱片。19世纪末,人类发明了录音技术,因此造就了唱片业的繁荣。以往你要想听贝多芬,要么去现场听音乐会,要么就得懂五线谱,买本乐谱回家。可是自从有了唱片,你可以随时把贝多芬、莫扎特的  相似文献   
9.
李严欢 《沪港经济》2009,(10):75-75
若论中国人最熟悉的西方古典音乐作曲家,想必非莫扎特、贝多芬、柴可夫斯基三位莫属,而由于种种原因,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一度在我国的上演频率又是这其中最高的,圈内人常亲切地称他“老柴”,一些外行也常打趣道:“俄罗斯的‘司机’同志素养真是全面,《天鹅湖》就是那里一位会作曲的‘司机’写的。”可见这位音乐家的知名度之高。  相似文献   
10.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具有英雄性和战斗性的特质,这已经成为他音乐创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特点之一。儿时的生长环境,法国革命的思想和崇高的人道主义原则,陶冶了他个人的社会理想。形成了他不卑不屈的性格和崇高英雄的理想,这对于他以后的音乐创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