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22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31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运输经济   7篇
贸易经济   24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董事越权法律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建丽 《经济师》2003,(7):59-60
公司是法律拟制的主体 ,法律所赋予公司的权力能力和行为能力得以实现 ,需以董事为其代表。随着法人治理结构从“股东中心主义”向“董事中心主义”的过渡 ,董事在公司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 ,董事越权行为也日渐增多 ,不仅造成了公司信誉度的降低 ,而且对公司债权人保护不利 ,文章从界定董事之权入手 ,分析公司与董事的关系 ,指出董事越权的法律效果 ,从而引出完善董事越权制度对我国公司法修改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各国相关法律对公司法定代表权的规定不尽完善。在实践中,法定代表人越权行为日渐增多,不仅造成公司信誉度降低,而且对公司债权人保护十分不利。建立完善的公司法定代表人制度已成为公司在新的条件下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央与地方纵向税权划分方面存在着立法权高度集中中央、地方政府越权、滥权等诸多问题,由此带来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不稳定,并影响到我国的税收法制化建设进程.建议选择合理的税权划分模式,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立法权,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用完善的税法体系来规定和稳定税权的划分.  相似文献   
4.
论惩罚性赔偿在我国商品房买卖中的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秀燕 《经济师》2004,(9):65-67
惩罚性赔偿制度是广泛实行于英美法系国家的一项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规范房地产市场 ,惩治恶意欺诈行为吹响了进军号 ,同时也引发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合同责任领域适用的争议。文章针对我国商品房买卖中采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在理论和实务界中争论的热点问题展开论述 ,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于晓兰  徐景波 《活力》2005,(5):73-73
行政权是一定的行政主体为完成其行政任务、履行行政职责以实现国家的行政职能而享有的国家权力。行政权良性运行可以为人们提供秩序,使人们能在一个有序的环境里生产、生活,它还可以起积极的组织、协调、指导的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现代社会,相对于立法权和司法权,行政权是最经常、最广泛、最直接涉及人们权益的权力,而且具有膨胀和扩张的趋势,从而行政权最容易导致滥用和腐败,也最容易失控,一旦失控产生的社会危害是巨大的。在现实中行政权的失控现象主要表现为:行政越权;滥用职权;行政不作为;行政程序违法。行政程序违法,  相似文献   
6.
企业法人经营范围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婧  陶峰军 《经济师》2005,6(5):73-75
关于经营范围的争论由来已久,至今尚无定论。文章在考察相关国家立法和判例的基础上,联系我国实际,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提出要大胆突破寻求发展,主张废除经营范围的强制性规定,并通过相应制度的完善来保证企业法人的运行,保障交易主体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7.
从财政管理改革以及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来看,信息化为切实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但随之而来的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如何保护财政网络和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夯实现代财政管理基础,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日益成为财政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重中之重的任务。本课题结合工作实际,回顾了广西财政部门在网络和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司法》第16条之规定对理解公司对外担保与公司章程的关系,存在诸多分歧。本文认为对其的解释应为:公司原则上有权对外进行担保,不受章程限制,公司章程明确禁止公司对外担保的,公司不得对外担保,但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公司章程对担保金额有限制规定的,超额部分无效或在担保决策程序符合章程修改程序的情形下有效;公司章程规定了对公司对外担保的决策机关的,公司应当遵守,但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公司对“利害关系人”进行担保时,未实行“回避”或者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的,担保无效,但不可对抗善意第三人。  相似文献   
9.
移动动态安防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个人私有电子设备日益完善,大量隐私信息存储于这些电子设备中,非法的越权访问导致了这类隐私信息的大量流失,本系统实现了远程监控、监督由于时间和空间阻隔而不能实时操控的电子设备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10.
《公司法》第16条并非效力强制性规范,不能直接约束债权人。基于此,公司越权对外担保协议的效力认定,需要类推适用《合同法》第50条规定。在此法律适用逻辑下,判断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的内容成为认定对外担保合同效力的关键。而目前学界与司法实践对债权人应承担什么样的审查义务存在分歧。笔者认为,基于法律的公知力及对公司利益的保护,债权人应当承担审查义务,但不应当承担实质审查义务,债权人仅需尽到形式审查义务即可排除适用《合同法》第50条规定的“知道或应当知道”情形;在公司章程没有就担保事宜作出规定时,董事会有权在章程未授权的情形下作出担保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