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4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24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5篇
农业经济   16篇
经济概况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The widespread use of barcodes has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accurate, efficient and economic inventory management in warehouses and distribution centres. However, its efficiency has always been limited by the primary method of reading barcodes with a handheld laser scanner. Compared with this reading by line-of-sight at close proximity, vision-based barcode reading algorithms can further improve efficiency, particularly if accompanied by automated data collection platforms such as dron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algorithms that are able to automatically extract barcodes from video data, and verifies their feasibility and promise for inventory management in warehousing applications. Three key technique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recognition levels are proposed: For a known barcode region, a Harris corner detector and Hough transform-based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quickly estimate the angle by which the frame area needs to rotate to orient the bars vertically for information extraction. Then, the idea of exploiting connectivity and geometry property of barcode areas is proposed to directly recognise multiple barcode regions in a single video frame to eliminate reading difficulties resulting from interactive influence of multiple juxtaposed barcodes, and to save computation time by only processing frame areas of interest for valid barcodes. In addition, a histogram difference-based fast extraction strategy is designed to further improve efficiency by reducing duplicat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inally, the performance of each technique is evaluated by analysing video data from a large logistics warehouse, demonstrating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in inventory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2.
火灾探测器能在火灾发生初期,将燃烧物产生的烟雾、热量、火焰等物理量变成电信号传输到火灾报警控制器,是现代消防系统的核心部件。文章通过对各类火灾探测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并对其应用场合进行探讨,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施工与运行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旋转式检测头测量料浆的水分含量时,料浆水分含量的变化可引起检测头所受的阻力矩发生变化,其转速也会发生相应改变。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处理,建立了检测头的数学模型,即料浆水分含量δ、检测头转速脉冲P及数字电压U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检测头的转速可间接地测量料浆的水分含量或浓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粒子群优化算法易早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HPSO)。首先在算法中采用惯性权重的分段递减策略,以提高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然后在算法后期,引入拉伸技术剔除比局部极值大的点,缩小搜索空间,使算法能及时跳出局部最优从而加速收敛,最后提出了基于HPSO算法的多用户检测器。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相同的条件下,该多用户检测器的误码率和抗远近效应性能更接近于最佳多用户检测器,有效解决了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的多址干扰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热释电红外探测中微信号放大时的低信噪比问题,在分析热释电红外探测器及前置放大电路噪声来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热释电红外探测前置放大电路.电路仿真表明,文中所设计的前置放大电路具有低频特性好、高信噪比、高增益的特点,能有效放大微弱信号.  相似文献   
6.
[目的]不同区域的乡村因自然禀赋和社会环境存在差异,呈现出异构的变化脉络和发展态势。掌握其影响因素及时空变化情况,有益于探寻因地制宜的乡村发展对策。[方法]文章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表征乡村发展水平,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地理探测器等模型解析影响县域乡村发展要素的主导因素,分析其时序变化和影响区域分布。[结果](1)陕西省乡村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该特征随时间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各要素影响力排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靠前5个因素保持一致;(3)目前乡村发展尚未克服地形因素的阻碍,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的差异可能继续影响乡村的发展,县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成为乡村发展差异的主要矛盾;(4)不同地区所受的主导要素不同。[结论]加强县区自身经济发展、加大基础建设的投资,以及发挥乡村的能动作用并努力提升乡村劳动力质量水平,对乡村可持续发展尤其重要。陕西省各区域乡村发展限制条件有所差异,陕北地区应当注重人力资本的发展,加大教育投资或许是其发展之路;关中地区地区经济总体较好,应当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陕南地区利用其生物与旅游资源的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促进乡村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地理标志具有独特的品牌价值,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ArcGIS10.8软件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对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具有差异性;农业经济水平、交通设施、自然环境等因素对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均有影响,且交互作用大于单一因子的影响。基于此,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促进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总体发展,为乡村振兴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8.
紫外探测技术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紫外探测技术的新发展。真空型紫外探测器以通道光电倍增管为代表,分析了以MCP为光电阴极基底,输入窗为透镜式的管子的特点;固体紫外探测器以GaN基紫外CCD为代表,把GaN紫外探测器与硅CCD多路传输器通过铟柱倒装互连而成的混合式紫外CCD。由于GaN基材料的禁带宽度与组分有关,光谱响应从200nm-365nm,在365nm(紫外光)波段具有很尖的截止响应特性,因而降低了对滤波器的要求,具有光谱响应特性好,灵敏度高,噪声小等优点。并对紫外探测的关键技术和发展动向做了初步分析,为紫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安全、城乡融合出发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法和地理探测器对甘青宁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和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8年甘青宁地区高质量发展总体向好,但地区差异逐渐拉大,高质量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安全、城乡融合水平总体均呈增长趋势,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水平地区差异逐渐缩小,社会和谐和城乡融合水平地区差异逐渐扩大;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森林覆盖率、城乡人均消费支出比分别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安全和城乡融合的主要驱动因素,各层级任意两因子交互后解释力更强。基于以上结论得出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乡村聚落的空间结构和影响因素,可以揭示人类活动与生态形成的机制,对南阳市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优化和重构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利用渐变尺度空间结构度量法、最近邻指数模型和分布密度对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用探测力指数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定量探究南阳市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驱动因素。[结果]VCM曲线分析结果表明63.70%的乡村聚落与相邻聚落的距离在500~1000m内,该范围内乡村聚落比较集中。通过研究距离城镇的距离与乡村聚落分布的关系,发现距离城镇越远,乡村数量越少;距离城镇越近,乡村的数量越多。南阳市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最邻近指数N=0.8863,属于集聚分布,各县乡村聚落的分布密度差异较大。[结论]该文利用不同的模型对南阳市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探测到乡村分布的特征及影响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乡村空间分布的重构应该以集约用地、提高有效耕地面积为前提,合理安排土地结构的有效利用,并结合当地的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