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7篇
经济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77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免疫机理的黑龙江省耕地系统安全预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科学识别黑龙江省耕地系统安全警情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方法:改进突变级数模型和Elman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结果:(1)构建基于生物免疫机理的耕地系统安全警情评定指标体系,得出黑龙江省警情1995—2014年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警度从"无警"上升至"轻警",再至"中警",说明基于改进突变级数模型的评价结果可凸显评价对象之"优、劣"特征;(2)引入Elman神经网络构建耕地系统安全警情预测模型,测试拟合精度在0.97以上,预测结果可靠,表明未来20年黑龙江省警情将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警度在"轻警"与"中警"之间。研究结论:基于生物免疫机理的黑龙江省耕地系统安全预警研究,可为省域尺度下耕地系统安全预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探寻基于目标值的土地运行关键指标预警研究的方法,及时提出警戒信息与调控措施。研究方法:采用趋势预测法对警素指标的未来值进行预测,用年均增长率函数倒推法确定目标值倒推值,结合预测值与目标值倒推值确定2015—2020年弹性警界线,采用统计误差理论所得出3σ法则来确定警度界限的区间,采用景气信号灯法判别警情,黄色信号灯表示轻警、红色信号灯重警,采用情景分析法分析不同减量化目标下警情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上海市建设用地总规模若按减量递增10%,则2018年后需要保持零增长,若减量递增30%,则增量还有一定上行空间;工业用地占比的预测值在未来5年内都处于红色预警,但警情有较为合理的自下降趋势。研究结论:建设用地应遵循"五量并举"的调控思路,努力实现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目标;而工业用地则通过加强分类引导,采取二次开发、复合利用等措施,优化用地结构,使工业用地占比回落到正常区间。单一警素指标预警适用于时间序列较长且有目标值的指标,未来的研究重点应在单项预警的基础上,构建以土地要素为核心的多要素安全综合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通过编制盐都区工业用地绩效编码,分析绩效编码的含义对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现状的解释能力,验证责任定位法是一个科学实用的绩效评价方法。研究方法:归纳分析法和实证检验法。研究结果:(1)责任定位法中每个指标代码能够真实反应相应评价指标的绩效等级,不涉及权重和综合得分问题,克服了综合评分法评价结果可比性低的特点。(2)绩效编码能够客观直观地衡量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效果,其含义与原始数据所反映的用地绩效情况相符。研究结论:(1)责任定位法具有科学性,绩效编码没有歪曲、偏离宗地绩效的实际情况。(2)责任定位法给出的宗地绩效信息具有实际使用价值,可以反应宗地绩效高低的直接原因,指导企业和管理部门采取相应措施提升用地绩效或清退低效用地。  相似文献   
4.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目的:系统介绍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工作的背景、主要过程、技术方法、评定结果及成果应用。研究方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全国耕地划分为15个等别,平均质量等别为9.80等,质量水平总体偏低。研究结论:该项工作第一次全面查清了中国耕地质量等别及其分布状况,为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5.
土地评价工作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但随着近年来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的推进,不同时期形成的不同观点有待进一步综合、归纳与完善。基于前人的成果,从土地、土地生产力等五个基本概念入手,多个方面对土地评价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土地评价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6.
《信息与经营》2013,(10):166-173
1975年,联合国发表的《土地评价纲要》对土地作如下定义:"一片土地的地理学定义是指地球表面的一个特定地区,其特性包含着此地面以上和以下垂直的生物圈中一切比较稳定或周期循环的要素,如大气、土壤、水文、动植物密度,人类过去和现在活动及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人类和将来的土地利用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别墅,由于独立的拥有土地,奢侈的占有土地上方的一片天空和脚下的一片大地而成为一般人不敢企及的生活梦想。2013年,随着北京土地成交楼面价格的屡被刷新而使"地王"宝座频频易手,中央别墅区容积率1.1以上的  相似文献   
7.
土地质量和土地特性的评价是土地评价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过程之一。  相似文献   
8.
同志们: 全国土地资源调查工作会议是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闭幕不久召开的。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以及邓小平同志和陈云同志在会上的重要讲话,对于我们这次会议和土地资源调查工作同样有巨大的、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土地评价过程需要自然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方面力量的配合。特别是适宜性评价总是或多或少结合经济分析来进行,按海曼的观点,经济分析是土地评价过程的四大组成部分(生物条件评价、财务与经济分析、社会评定、监测与评价)之一,在作定性分析时,只是一般地应用经济学、不必计算收益和成本;而作定量分析时,就要从经济上比较投入和产出,这在决定土地适宜性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介绍在土地评价中常用的两种经济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构建生态视角下的耕地健康诊断体系,对南方典型丘陵区耕地健康状况进行诊断,为促进耕地健康提供对策建议。研究方法:本文基于生态视角,选取土壤肥力指标、耕地土壤环境污染性指标及有益性指标构建了南方典型丘陵区耕地健康诊断体系,利用多因素综合法进行土壤肥力水平评价,采用最小因子法进行耕地有益系数评价,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耕地污染状况评价,针对未污染耕地,利用有益系数对土壤肥力分值进行修正,对受污染耕地根据污染状况进行分类诊断。研究结果:奉新县耕地总体健康状况良好,健康耕地占89.62%,5.40%的耕地因缺肥处于亚健康,4.38%的耕地因灌溉水水质受到污染不健康,0.60%的耕地因存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而不健康。研究结论:基于土壤肥力—环境污染—土壤有益元素的耕地健康综合诊断体系与方法,为南方典型丘陵区的耕地质量评价以及耕地保护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其他区域耕地质量评价和耕地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