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61篇
工业经济   11篇
计划管理   88篇
经济学   26篇
综合类   16篇
运输经济   5篇
贸易经济   91篇
农业经济   32篇
经济概况   115篇
信息产业经济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虞锋 《商界》2006,(4):20-22
2006年1月,上海广告界传出一个让业界震惊的消息,楼字广告巨头分众传媒以现金加股票总计3.25亿美元的天价完全并购另一个巨头聚众传媒,聚众从此成为分众旗下的子公司。而此前两者的竞争几乎是针尖对麦芒,势同水火。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正在筹备上市的聚众为何选择放弃?当分众老总江南春风光无限的时候。聚众的虞锋在做什么,在想什么?那段时间发生了什么?2006年2月底,一个阳光和暖的上午,记者叩开了虞锋办公室的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天价医药费事件曾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深圳天价医药费事件紧随其后,人们对公立医院存在问题的反映层出不穷,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讨论络绎不绝。而曾一度掀起“郎顾之争”热浪的郎成平教授则以“看病先看钱”的评论直指市场化导致中国医改正面临严峻考验的现状,即正是有了医疗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才有了医生看病开药惟“铜板”是瞻的不义之举,笔者根据事实,认为市场化改革确实加剧了医疗体制的混乱。  相似文献   
3.
初次见到谭智的人往往会被他的谦逊与随和所迷惑,很难将眼前这个平和的中年男子与8848、TOM、微软(中国)等企业的高管身份联系在一起。但沉稳、睿智似乎正是谭智在商海搏浪时所表现的一贯特质。悄然之间,他带领的框架媒体(Framedia)已经把电梯里小小的静态展示牌做成了数以亿计的庞大市场。而框架发动的整合之役更是让整个市场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终也令框架在被分众传媒收购的过程中拥有了1.83亿美元的天价,创下了中国近年来媒体并购额的最高纪录,也再次彰显了谭智在市场整合运动中的智者之举。  相似文献   
4.
《时代经贸》2006,(9S):11-11
9月13日,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调宣布,诺基亚已经和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及中邮普泰在芬兰赫尔辛基签署合作协议,两个合作协议总金额高达208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5.
从“天价医疗费”看医改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翁文辉的家人为救老人之命,竟然花费550万元的巨资,这对还处在中低收入阶层的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的确是个天文数字。  相似文献   
6.
《大众商务》2005,(11S):15-15
听朋友说,某粥店一碗粥竟然卖到118元,当时我一个反应是什么样的粥竟卖出如此天价,这么贵的粥谁能喝得起?  相似文献   
7.
品位     
《经营者》2007,(23):164-165
<正>稀有蓝钻石在上海展出2007年10月15日,上海展览中心,在CHATILA珠宝展台展出的稀有蓝钻石。这枚蓝钻石净重3.9克拉,在上海国际艺术精品展览会上公开展出。  相似文献   
8.
短鸿     
《科学投资》2005,(5):10-11
企业日存款余额低于10万元要向银行付费;花旗推出“一篮子外汇理财”;工行获批开办黄金衍生产品业务;天价信用卡上海亮相 年费3600元;外资银行全面推进中小企业理财;浙商银行推人民币理财;安联大众推2.5%保底理财险种;又一批外汇理财产品面市;万能寿险走俏银保市场;首家直效行销寿险商成立;保险公司染指人民币理财;人保推出首张电子保单。  相似文献   
9.
由于男女比例失衡、房价物价不断攀升等原因,结婚成本越老越高。天价婚姻不断涌现并频繁见诸于媒体、报端。"天价婚姻"的主要成因包括:重男轻女观念、盲目攀比社会风气、高房价绑架了幸福的婚姻、买卖婚姻等。除了上述主要因素以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央行流动性过于宽松,社会保证体系不甚完善、保障水平偏低等。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类似"天价虾"事件层出不穷,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对此,探究此类事件背后真正存在的法律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正常市场秩序意义重大。对此类事件,学界观点不一,有学者指出,此类事件中的店主触犯了刑法;也有学者指出,此类事件中顾客的消费行为属于民法上的不当得利。本文认为上述观点都有失偏颇,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行政机关执法存在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