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29篇
经济学   16篇
综合类   19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8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3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大学生生命价值现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生存信念教育、幸福观教育和生命责任感教育。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未曾动摇过.以中国共产党幸福观为指导思想,分析我党为民谋幸福的理论与观点在新时代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为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建设美好生活提供坚定的思想指导和理论指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全面践行我党幸福观的发展对策,积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济生活、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政治、经济、文化、生态领域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引导校园文化向良性发展,从生活、学习、人际和工作四个维度进行剖析,帮助高职校园文化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现代财富论》作者在斯密的财富论和马克思经典作家财富论的基础上,遵循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参照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实践,深刻分析了现代社会中,财富的内涵、结构、源泉及财富创造的机制和规律,并阐述了从财富视角研究人民幸福的最大增进,即现代财富创造的终极目标是幸福创造这一命题。此论为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就是带领全中国人民谋取最大幸福,贡献了一个经济学家的学术智慧。  相似文献   
5.
段俊平 《华商》2012,(9):76-77
孔颜之乐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积极幸福观对我们企业的幸福管理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如果让员工拥有了“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超然气质和包容豁达的知足心态,无疑这个企业是幸福企业,这个企业的员工是幸福员工。  相似文献   
6.
杨世军 《魅力中国》2014,(15):65-65
关于哲学史中的幸福观,可套用马克思的一句名言来概述:以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幸福,问题在于实现幸福。哲学家们从理论层面为我们做出了诸多指导.我们不仅迫切需要回顾、梳理、扬弃、借鉴历史上的“幸福”理论,而且要将提炼出来的“精华”与具体社会实践密切结合,认真反思当下“经济有发展.幸福无提高”的社会现状,关注人们真实生活的幸福程度,积极推动现代人幸福现的构建,帮助人们在“快节奏、易迷茫、多诱惑、少思考”的生活中尽量做出正确的人生幸福抉择。  相似文献   
7.
<正>看了问卷调查《百位基层干部眼中的"幸福观"》的结果,笔者深受启发。不同的人,对幸福观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生选择,感受着不同的幸福观;幸福观不同的人,对群众、对社会必然有着不同的表现。新疆库斯拉甫乡党委书记师延林"以被百  相似文献   
8.
2009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巴泽曼教授的名著<管理决策中的判断>出了第7版,他将人们在管理决策中常见的判断错误归纳为三类.其中第一类是"可得性启发式偏差",简单地说就是:那些容易同忆、便于从人们记忆中提取的信息,往往容易导致决策偏差.  相似文献   
9.
李卯卯 《理论观察》2012,(6):152-153
女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中的重要群体,她们具有什么样的幸福观,不仅对其人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且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调查发现当代女大学生在幸福观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加强对她们的幸福观教育是必要的。本文主要是从幸福观教育的方法方面探析如何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主要方法包括榜样示范法、媒体引导法、谈心教育法、预防教育法和疏导教育法。  相似文献   
10.
夏榕 《改革与开放》2013,(10):76-77,7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价值观的多元使得大学生对幸福的目标和理想产生了一定的动摇,对幸福的迷茫让他们不知道幸福在哪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幸福感培育,树立理性、科学的幸福观,不仅是大学生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