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7篇
综合类   6篇
贸易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9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在中国历史上有三次影响重大的改革载入史册,它们分别是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北宋的王安石变法和清末的戊戌变法。无论成功与否,三次重大改革留下的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探讨。三次改革对我们进一步改革的启示有:营造自由活泼的思想环境,实现言论自由;广纳群贤,知人善任,不拘一格选用人才;重视制度建设,确保改革有保障;严肃法纪,向政治癌症宣战;合理调节各阶层利益,重视和解决民间疾苦;改革官员激励机制,完善考核官员政绩。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都处于东亚,由于地理、气候、人种上的相似和相近,两国自古以来就保持着密切交往,两国的法律文化彼此也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19世纪中叶以来,两国在面临着几乎相同的国际环境下,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差别呢?两者有何异同呢?这给我们有何种启示呢?在这个疑问下,本文主要通过运用文献综叙法和比较分析法,详细分析了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两者的异同,并从中找出一些值得我国在当今法制建设中一些可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改革”之义宽泛深刻 改革”一词,古已有之.最早见于《后汉书》之《梁统传》和《黄琼传》,皆指对已有成规的改动变易.自此以后,“改革”遂成习见之词,而且其词义越来越宽泛,凡对原有制度、惯例、习俗甚至文体,文风的改易变革,均可称之为改革.不过,近代以前,改革是一个中性词,既可用于革故鼎新的正面场合,也可用于变好为坏的负面场合.近代以来,改革演化为一个纯褒义词,《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就体现了这种趋向: “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  相似文献   
4.
1998年是戊戌维新变法一百周年,本文主要从变法在思想上给人们带来的深远意义着手,以分析运动的理论基础、领袖人物、主要纲领为主题,阐述戊戌维新变法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争后,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和仅拥虚位的光绪帝都有变法图存之志,在康有为的推动下开始了百日维新。但帝、后之间的权力斗争在变法过程中尖锐化,康有为更想利用帝、后矛盾,发动政变,夺取最高权力,结果导致了维新的失败。  相似文献   
6.
因参与北京大学组织的《儒藏》工程校点古籍(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每日灯下,与佶屈聱牙的古文字较劲,无暇旁顾,而自己又抱定不看完全书每一行字决不动笔写书评的老主意,所以,想为两部文史新著写点评论的念头,一直停留在  相似文献   
7.
盖城 《中关村》2005,(6):24-27
一百年来,中关村是一片和中国各个重大历史事件密切相连的热土。正是在这片热土上,九十年前,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等社会精英开始探索中国崛起的道路。而中华民族崛起的道路,恐怕要上溯到1840年,从那时起,中国开始遭遇历史的忧患,中国才在世界坐标系中发现自己的边缘化,于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等都是当时的社会精英们在寻找一条救亡图存的崛起之路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近代化是“后发外生型”的近代化,先后经历了由技术—制度—意识三个演进层次,并两易主角,最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国的近代化进入腾飞的轨道。中国近代化的历史给现代化建设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民国课堂     
跟随《民国课堂》一书追本溯源"先生"二字的意义时,不免发现"先生",这个带有浓厚时代色彩的称谓,又透出几许悲凉的情味。若问中国文化和思想冲突最激烈是哪个年代,兴许是1898年-1919年。短短21年间,中国发生了四次大型的文化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学运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这四次文化运动代表着新时代的四种思想,也同样改变着近代中国的命运。也许很多人认为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运动,但这场政治运  相似文献   
10.
两场大改革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改革的病根同样在于制度的缺陷,其中最引人关切的有三个问题:如何对待私有财产制度,如何看待来自西方的现代化制度以及现代文化教育制度的建立。成败在于制度的改革,这或许是百年中国留给我们不可忘记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