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5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432篇
工业经济   33篇
计划管理   42篇
经济学   25篇
综合类   42篇
运输经济   7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48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42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企业文化》2003,(130):21-21
中国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到了谈婚论嫁的的年龄,就开出一定的条件,由媒人代为寻觅门当户对的“另一半”。在现代社会中,保险中介的作用有点像“媒人”:在保险人和投保人之间,架起了联系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大众理财顾问》2009,(6):91-92
它与新中国一起诞生,随共和国一起成长.60年的光辉历程,它成为我国唯一的"双世界500强"保险企业,并连续多年荣膺我国十大最具价值品牌.服务生命,是它的宗旨;一诺千金,是它的风骨.  相似文献   
3.
4.
峰溪 《大众商务》2003,(8):51-51
人寿保险单由于缴费期限比较长,且一般都是均衡缴纳保费,当保费缴纳到一定时间后,就会积累一定数量的现金价值。投保人可以利用保单的现金价值,以保单作抵押向保险公司借款。这种贷款方式既可以帮助保户解决一时之需,又可以使自己继续享受保险保障。保单抵押贷款的最高金额一般不能超过保单的现金价值,贷款额一般掌握在保单现金价值的70%左右。贷款利率以同档次银行贷款利率计算,借款期限可以是不确定的,在保单持续有效的前提下可以  相似文献   
5.
保险经纪公司在我国是一项新生事物,而且其整体运营情况并不理想,其间缘由十分复杂。文章就制约我国保险经纪公司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若干应时措施。  相似文献   
6.
保险代理人是保险业的窗口,如实告知是诚实信用原则对保险代理人的基本要求,但我国保险立法对此尚缺乏明确的规定。本文认为,保险代理人的如实告知义务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保险代理人对信誉及业务情况的如实告知义务;二是保险代理人对合同内容的如实告知义务;三是保险代理人应如实、客观地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赵雪婕 《上海保险》2023,(10):61-64
一、问题的提出2018年9月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四)》(以下简称《保险法司法解释(四)》)第八条规定,保险人可以向投保人行使代位求偿权,从此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得到了基本的保障,但是实践中相关纠纷问题仍不能得到充分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2006年1月20日,深圳的6名投保人给友邦保险公司发去了《关于解除保险合同并要求返还保险费的函》,要求解除所签订的“守护神两全保险及附加重大疾病保险”合同,上海一家保险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认为:“事实上,这家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替整个行业背了‘骂名’,因为在重疾险个别细节所存在的类似争议条款,肯定绝非一家。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各家保险公司在重疾险合同条款上的规定也是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9.
树,必须有树干,光有枝桠的,不叫树。保险业中有很多类似的问题。比如,某一种产品是否属于“重大疾病保险”,长期以来一直没有一个标准的说法。其实,关键要看其是否包含了一些必要的核心的重大疾病,这些必要的核心的重大疾病就相当于树干,其他非核心的重大疾病则相当于枝桠。枝桠可有可无,但树干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0.
臧冬斌 《经济经纬》2007,(6):158-160
笔者认为复保险欺诈区别于善意复保险之处在于投保人于保险合同订立之际,意图谋取不当得利,或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知悉复保险的存在而不为通知,或故意为虚假通知.对于复保险欺诈的法律规制,认为应将复保险欺诈作为保险合同法定无效的原因,对严重的复保险欺诈应追究刑事责任;可以赋予保险人司法协助请求权,建立反保险欺诈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