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35篇
工业经济   14篇
计划管理   438篇
经济学   62篇
综合类   83篇
运输经济   10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22篇
农业经济   24篇
经济概况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李金玲 《上海会计》2001,(10):40-4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组织形态亦日趋复杂。以资产为纽带,旨在优化资源配置的投资控股型集团公司纷纷组建,而现有的财税制度、政策等仍存在与此趋势不相适应的地方,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这一进程的顺利开展。本文通过对采用不同的长期投资核算方法(成本法/权益法),按照现行政策计纳企业所得税的效果加以比较与分析,对现行政策作一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现行的所得税有关规定,所得税清算是以企业经社会中介审计的会计报表为依据,对不符合所得税扣除标准的成本、费用等项目(包括采用权益法核算而增加的投资损失)进…  相似文献   
3.
自我国企业实行公司化改造以来,公司出于种种战略性考虑,对外投资活动越来越多,并出现了公司间相互持股或投资情况。现实经济生活中,相互持股作为公司间一种合法经济关系,将随着公司对资本营运的重视得到进一步发展。由于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制度)并未规定相互持股公司在权益法下确认投资损益的具体方法,为此,本文拟以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解决这一现实问题。一、投资损益确定的依据相互持股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司相互进行直接或间接股权投资而形成的经济关系。直接相互持股是两个公司间以资产相互投资或交换股权等方式而形成的互…  相似文献   
4.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核算在股份制企业会计核算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许多会计同行对核算中成本法变权益法的过程感到吃力,本人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学习研究,总结了几点心得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成本法变权益法核算的关键是确定成本法变权益法核算的时点。第一步先将这一时点前的成本法的核算账目冲销;第二步按照初始投资的时点,用权益法核算;第三步确定改变核算方法前的股权投资差额并在时点前摊销;第四步确定改变核算方法时的股权投资成本和差额;第五步将两次投资的股权投资差额在剩余月份内摊销,收益按占有份额予以确认。现举例如下:甲公司1999…  相似文献   
5.
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我国消费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对消费品供求结构调整,逐步全面开放市场,全方位提高消费者素质,优化消费者消费结构和完善消费者权益法等,使中国消费市场尽快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7.
8.
9.
现行会计准则关于权益法使用条件的规定是原则导向会计准则的典型代表。本文以雅戈尔和苏宁易购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转换为以权益法核算的对联营企业投资事件为案例,研究权益法在运用和监管时所面临的困境,以此为例展示原则导向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现行会计准则及其配套的应用指南尚未明确、合理地界定权益法的使用条件,上市公司出现误用、滥用权益法的现象,监管机构面临着难以规范上市公司使用权益法的困境。本文认为,过于强调“原则导向”、忽略明线规定的会计准则会放任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坚持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持续趋同的同时,根据我国现实情况设计必要的刚性规定,进一步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会计准则体系。  相似文献   
10.
企业应针对不同的投资形式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对于短期投资,通常采用成本计价,在条件成熟时可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对于长期债权投资,按实际控制能力不同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