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财政金融   62篇
工业经济   24篇
计划管理   209篇
经济学   186篇
综合类   70篇
运输经济   7篇
贸易经济   183篇
农业经济   18篇
经济概况   126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救助公约》和《海商法》能否适用于雇佣救助且其中何条款适用于雇佣救助一直是学理探讨的话题。在审理"加百轮"海难救助案时,最高人民法院明确雇佣救助可适用《海商法》和《救助公约》,但《海商法》第九章与《救助公约》中有关"救助报酬分摊"的规定只适用于"无效果,无报酬"海难救助,两者皆不适用于雇佣救助。因此,在无特别法的规定时,雇佣救助的报酬分摊问题应由合同法予以调整。《海商法》的拟定虽以《救助公约》为参考,但不能以此认定两者有关海难救助的规定皆保持一致,需分别对两者的条款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海商法》和《救助公约》的相关条款后发现,两者就救助报酬分摊的规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世事如棋,上世纪80年代日元经济横扫全球之际,日本企业获得广泛的赞誉,终身雇佣制和集体主义成了国际企业的样板。可当日本经济陷入失落的十年之时,日本企业又因为创新匮乏和反应迟钝成为被批判的靶子。然而迄今为止,在财富500强排行榜中,日本企业比比皆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下  相似文献   
3.
王明夫 《中国企业家》2003,(9):C001-C001,C014-C017
“企业家雇佣资本”是一种新的企业所有权配置。它实质上是“股东本位”的企业所有权过渡为“企业家本位”的企业所有权的一次历史性跃迁。所以,“企业家雇佣资本”实质上是一次企业所有权革命。从这个意义上看,伯纳姆在《管理革命》一书中的说法是值得玩味的。他说:“受压迫的农民并不接替压迫性  相似文献   
4.
5.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近年来经营不利,自2001年第二季度出现亏损200亿日元以来持续低迷。为改变现状,新任社长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意向和措施,其中一项就是从2001年9月引进提前退休制度。该制度规定员工可按工作年限和年龄自愿  相似文献   
6.
《东方经济》2004,(9):40-43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传统意义上美、日两种典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相互借鉴和融合中趋于同化,成为面向全球的更加科学的管理模式。我国企业在建设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决不能对任何一种所谓的经典模式盲目崇拜、照搬照抄,而是要以发展的眼光认清两种模式同化的发展趋势,从中得到启发,并结合自身实际融会贯通,才能有所受益。  相似文献   
7.
从最早的实物交换到当前日益复杂的薪酬体系,如何吸引、保留和激励有价值的员工,一直都是用人单位关注的头等大事,也是他们需要面对的极大挑战。在当今充满竞争性以及员工多元化的劳动力市场中,各大企业HR专家们都在问自己同样一个问题:“除了薪水,员工到底还需要些什么?”全面报酬体系的出现与发展给了我们新的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9.
雇佣是一方为他方提供劳务,他方给付报酬的法律关系。承揽是一方按照时方的要求完成一定的工作并交付工作成果,时方给付报酬的法律关系。由于有的雇工在实际工作也具有相时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而有的定作人也会时承揽人的工作作具体的指示并现场指挥,致使二者难以区分。但二者在责任的承担上完全不同。当事人之间存在控制、支配和从属关系,由一方指定工作场所,限定工作时间,定期给付劳动报酬,所提供的劳动是接受一方的生产经营活动组成部分的,可以认定为雇佣,反之则应认定为承揽。最高人民法院应对几种典型案件作出定性规定。以便各地掌握。  相似文献   
10.
雇佣关系是企业所有者和劳动者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合约模式,与社会制度没有必然联系。面对组织变革,传统的长期雇佣在降低成本、技术进步、战略调整等因素作用下逐步解体。对传统雇佣关系的否定并意味着对长期雇佣的否定,构建好新型雇佣关系对企业和员工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