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农村工作通讯》创刊于1956年,当时我正在读小学五年级,我认为那个时候的农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最好的时期之一。因为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之后,劳动积极性非常高,以后又搞互助组、合作社,从初级社到高级社,农村热火朝天。之后,由于"左"的经济指导思想,我们总想让合作化搞得快一点,三步并做两步走,最后大搞人民公社、"一大二公",走到反面去了。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后,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搞家庭联产承包,  相似文献   
2.
关于广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形成与发展与全国情况一样,广东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端于解放初期农民带着土地、耕牛等私有财产入股的生产合作。至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前,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和人民公社四个阶段。在人民公社时期,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八十年代初期,我国农村全面确立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人民公社赖以生存的微观基础不复存在,党在指导这场变革的过程中,及时地指示“要以农民居住的社区范围,建立合作经济组织”“,为了完善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体制,一般应设置以土地公有为基础的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3.
梅德平博士的新著,即博士论文(以下简称梅著),重点研究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的变迁,引起了我这个大国农村问题研究者的极大兴趣。这里所谓的农村微观经济组织,是指在农村范围内建立的以农民为主体的一类经济组织,包括互助组、合作社(初级社和高级社)、人民公社及家庭承包制下的农户家庭经济组织。如果把所有这些微观经济组织简称为农村经济细胞,梅著则是对大国农村绎济细胞的制度变迁过程的一种全方位分析。  相似文献   
4.
利用全国调查数据《农业合作化第一年二十五省(市、区)农业生产合作社典型调查》(1959年)计算,发现高级社成立第一年(1956年)农户增收效果较为明显,70%左右的农户收入增加,人均收入较上年增加8.6元,增长幅度为16.3%,这增强了农民参与合作社的信心。在增收的农户中新下中农成分农户增收比例最高,达72.89%,这更提升了贫下中农的合作热情。  相似文献   
5.
用“生产力标准”对山西农业合作化运动进行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