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33篇
经济学   31篇
综合类   23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6篇
农业经济   10篇
经济概况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通道经济下的广西中心城市经济走廊构建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鹏  蒋团标 《城市发展研究》2006,13(1):80-83,100
近年来广西建成的西南出海大通道,使大西南腹地和北部湾港口通过铁路、公路和航空网络形成了一个体系,但其体系功能并未充分发挥;充分利用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及政策优势,加快广西中心城市经济走廊和通道经济建设,加强与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实现"西江经济走廊"和粤桂一体化,全面融入殊三角,是广西构建中心城市经济走廊和通道经济建设和实现以"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为目标的"四个广西"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都市圈是一个动态经济系统,必须对其进行动态分析。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关于都市圈形成的四个基础性问题,进而提出都市圈的形成要素分析必须从都市圈形成的基础、动力、政府角色和利益协调四个方面入手。其中,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是都市圈形成的基本条件;市场机制是都市圈形成发展的根本动力;政府应在都市圈的制度建设方面有所作为;竞争与合作是都市圈内部利益协调机制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
于亚滨  徐效坡 《经济地理》2006,26(6):936-939,960
从科学发展观理念、城镇集聚与扩散和区域差异互补理论出发,剖析了哈尔滨都市圈协调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针对行政壁垒、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等问题,提出了协调发展的对策:加强都市圈规划;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空间管治;严格区域职能分工;加强生态系统网络维护;搭建共赢平台;调整行政区划;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组织;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政策;完善改进领导考核制度等。  相似文献   
4.
大城市边缘区观光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宋红  马勇 《经济地理》2002,22(3):376-378
观光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交就型产业,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边缘区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区域,本文在对观光农业发展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城市边缘区观光农业的发展优势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大城市边缘区发展观光农业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5.
浙江沿海都市连绵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分析浙东北沿海都市连绵区形成阶段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从地区经济、人口集聚与扩散的角度研究都市连绵区的形成机制,并探讨了都市化进程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及其治理——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当前中国大城市社会空间正呈现重构与分异的演变趋势,同时也带来许多城市社会问题.以上海为例,在分析当前中国大城市呈现的社会空间结构演变的特征基础上,分析了可能产生的负社会效应,并提出了一些城市空间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田剑英 《经济问题》2002,(11):36-38
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政府职能范围应按区域内外、地区性生产力布局、市场环境的制度保证和法律支持构筑大系统政府管理体系。根据经济地理优势和区域中心城市综合竞争优势的特点,构筑政府管理区域经济的模式;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改善制度结构,实现制度创新;发展电子政务,实现公共服务社会化,发挥电子政务和政务超市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胡燕 《特区经济》2014,(9):178-179
本文通过研究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和特征,以西安为例探讨如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并进一步分析西安高新区作为要建成世界一流科技产业园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如何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9.
Unreliable and inaccurate property valuation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techniques currently used in property valuation. A possible explanation for these findings may be due to the utilisation of traditional valuation methods. In the current study,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is applied in property valuation using the Lagos metropolis property market as a representative case. Property sales transactions data (11 property attributes and property value) were collected from registered real estate firms operating in Lagos, Nigeria.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NN model possesses a good predictive ability, implying that it is suitable and reliable for property valuation.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analysis conducted on the property attributes revealed that the number of servants’ quarters is the most important attribute affecting property value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ANN model could be used as a tool by real estate stakeholders, especially valuers and researchers for property valuation.  相似文献   
10.
In a globalized urban world, cross‐border metropolises represent a spatial configuration emblematic of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 space of flows and the space of places. The multiplicity of contexts and processes at work can complicate the identification of what constitutes the singularity of the concept.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these reflections the present article hypothesizes that the specificity of cross‐border metropolises does not fundamentally stem from the form they take or the nature of the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at work, but rather from the particular role played by national borders in their formation. Opening up borders offers new opportunities for border cities and urban border regions to reinforce their positions at the heart of global economic networks, and to affirm their autonomy as cross‐border regional entities. Without minimizing the possible obstructive effects of borders, it is helpful to recognize that they might also represent a resource in the composition of cross‐border metropolitan reg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