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6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7篇
经济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16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2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上海银行公会结束始末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银行公会是近代上海创建较早的金融业同业组织 ,成立于 1 91 8年 7月 ,经历了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结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之初的 1 94 9年 1 2月。上海银行公会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银行业同业组织 ,在促进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推动金融近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 ,对它的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① 但是有限的一些论著仅关注它的始创以及早期活动 ,对它后期的活动、特别是 1 94 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面临新旧体制的转型 ,它是如何应对、如何接受改造以至最终走向结束的过程少有论及 ,遑论研究专文。② 而对这一…  相似文献   
2.
3.
“小巨人”是怎样成长起来的?2002年春,上海银行培育“小巨人”企业工程启动,为一批壮志青年奠定了创业的经济基石:春华秋实,一年半后,首批“小巨人”企业脱颖而出,成为相关行业中的佼佼者。由上海银行编写的《“小巨人”在成长》,正是通过刊载“小巨人”企业成长历程中经营管理者的心路历程,向读者展现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中,他们是怎样成功地闯出一片天地,成为“小巨人”的。  相似文献   
4.
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已从1992年的2.6万家上升到现在的10.1万家,年均增长16.2%;从业人员由56万增加到644万.年均增长31.8%;技工贸总收入由297万元增加到1.85万亿元,年均增长58.2%;资产总额已达到2.48万亿元;企业平均资产规模达到2458万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10%。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增长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融资问题。据上海银行对上海27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查,反映融资困难的占68%,反映融资很困难的占14%,反映融资无困难的仅占18%。在对停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查中,有47%的企业是因为资金短缺而停产,占停产原因的第一位。  相似文献   
5.
陈光甫(1881~1976),字德辉,江苏镇江人.1904年留学美国,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财经学院,获商学士学位.回国后,于1915年创办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起初仅有实收资本7万元,员工7人,被称为"小小银行".但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小银行",在陈光甫主持经营下获得迅速发展,1916年资本增至30万元,1919年资本增至100万元,到1937年抗战爆发前,资本已达500万元,成为江浙财团重要的核心银行之一.上海银行在我国近代金融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陈光甫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  相似文献   
6.
一个金融资本家的诞生与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世纪初,现代银行在中国出现。但当时的银行在储蓄上极度依赖官僚权贵,在放款上则热衷于地产和证券投资,银行之制度不立,银行家之精神不彰,多为世人诟病。直到1915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以下简称上海银行)诞生,这一状况才有所改观。上海银行从小到大,立足吸纳普通民众和小业主手中的资金,致力于支持工商实业的发展,20年后成为中国民族资本银行的佼佼者,时人称为中国第一家真正的商业储蓄银行。这家银行的灵魂就是其创办者陈光甫。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2013年年末钱荒现象进行梳理发现银行年末冲点、财政突击花钱较少、央行"降经济杠杆"的货币调控、银行贷款管理混乱、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和理财产品的疯狂增长和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美国QE3的退出等综合因素共同促成了年末的钱荒,并提出相应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赵汕 《金融纵横》2011,(12):42-48
2007年11月1日,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推出远期利率协议(ForwardRateA—greements,简记FPA)。在后危机时代,FRA具有更大的发展价值,但它犹如一把双刃剑,在规避和转移风险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金融风险。本文从FRA自身可能产生的风险的视角,分析了FRA在制度设计、参考利率选择、报价品种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风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对我国FRA风险控制的对策,避免使商业银行在应用FRA进行风险管理的同时遭受来自FRA自身的风险,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网贷市场作为普惠金融的代表在多层次金融市场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探究网贷市场与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以及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关系,文章从行业角度,运用VAR模型探究P2P网贷利率的动态影响路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债到期收益率、上证综指涨跌幅、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与网贷利率间呈现出不尽相同的响应机制。这种差异性对进一步完善网络借贷体系、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汕 《济南金融》2012,(1):71-75
本文从FRA自身可能产生风险的视角而非传统利率风险管理过程的角度,分析了FRA在制度设计、参考利率选择、报价品种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风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对我国FRA风险控制的对策,避免商业银行应用FRA进行风险管理时遭受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