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68篇
工业经济   15篇
计划管理   127篇
经济学   84篇
综合类   51篇
运输经济   17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34篇
农业经济   24篇
经济概况   76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滴滴推出老年人一键叫车小程序;百度上线"百度大字版App";首汽约车则在北京率先试用首个专为老年人出行设计的网约车"助老模式"产品. 近年来,似乎所有的互联网平台都在争夺年轻人,仿佛得到年轻用户的青睐就掌握了互联网的未来.但对于关注老年市场的人来说,或许并非如此.事实上,在众多平台都在争夺年轻人的同时,一些平台早已把目光投向老年人群体.近日,多家互联网巨头再一次主动出击老年人市场.  相似文献   
2.
网约车作为"互联网+"、"共享经济"的产物,它与传统的运营模式存在巨大的区别。与传统出租车相比,网约车是一种新兴业态,在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便利的同时所呈现的互联网特征给政府监管带来高一层的难度。现行的监管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共享经济下网约车的发展,从而导致了整个网约车市场和出租车市场的混乱,政府监管之路显得更加艰巨。文章通过对共享经济视野下网约车监管问题的分析,针对这些问题从制定与共享经济相适应的网约车监管法律法规,建立网约车监管机制,健全网约车平台的行业制度等方面着手,为政府对网约车的监管提供可行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能源产业结约调整以及刚刚到来的宏观政策调整正在不断冲刷着榆林43578平方公里的版图。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有地租形式-批租制与年租制的单调和局限性,致使无法运用它们完成对全部城镇国有土地的地租征缴。理论界对现有地租形式进行中庸式的综合,创造出两种新的地租形式-短租制与长约年租制,但仍有种种不足,本文对长约年租制进行了改进,并结合土地金融手段,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地租形式-按揭批租制。  相似文献   
5.
6.
约出了亚直不可约环为除环的充分必要条件,推广了文献[1],[5],[8]中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违约风险定价理论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恒煜  陈金贤 《财经研究》2005,31(2):134-144
文章对违约风险文献进行综述,对不同模型的理论基础、主要观点与基本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包括结构化模型与约化模型),最后对模型的优缺点与发展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8.
陈秀花 《生产力研究》2006,10(3):276-278
信用风险始终是金融机构承担的主要风险之一,国外的专家学者一直在致力于信用风险的衡量和管理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对信用风险的定价开始朝着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向发展,而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空白。文章试图对各种信用风险模型进行一个简单的述评,以弥补国内在这一研究领域的不足,缩短我国在这一领域与国外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本文给出了一个n×n复矩阵是不可约的充要条件,并讨论了一些(强)不可约矩阵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夫妻财产约定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夫妻财产约定的完善和发展也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具体到婚姻当事人来说,在选择夫妻财产约定时应慎重,须同时考虑两个问题,其一是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是否有必要作出财产约定,因为财产约定并不普遍适用;其二是在选择财产约定时不要忘了公证,因为公证能给当事人提供了一种在目前的立法现状下最佳的、最能充分保障当事人财产权益的法律途径。而对公证人员而言,应增强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法学修养,准确地把握夫妻财产约定制的立法精神,提高专业化法律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