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丁孟君 《魅力中国》2010,(26):259-259
《金琐记》中的曾七巧,是张爱玲笔下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金钱是她精神的主宰,黄金的枷锁使得她人格扭曲,导致最后亲手毁掉了儿女的幸福。本文揭示曹七巧的“嗜钱如命”和“人性恶”的性格特征,再通过外因、内因的分析来阐述曹七巧上述两种个性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与张爱玲的《金锁记》中,都有一个与传统和时代格格不入的“疯女人”。这两个“疯女人”历来被作为文学作品中的负面形象,然而正是这两个“疯女人”却以独特的方式言说了女性这一性别在父权制社会中的不幸。  相似文献   
3.
曹七巧和三仙姑是《金锁记》和《小二黑结婚》中的主要人物,是张爱玲和赵树理两位作家几乎在同一时间创作出来的小说形象。这两个形象有着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她们生活环境、性格教养不同,但在对待女儿婚姻问题上有着相同的心理轨迹和非同常人的变态心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母亲形象。  相似文献   
4.
<呼啸山庄>中的希刺克厉夫和<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分别是英国女作家艾来莉·勃朗特和中国女作家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形象.虽然是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人物,但他们身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然而透过作品表层,读者不难发现这两个人物在人性方面存在深层的差异.本文试从他们的悲剧人生入手,对两个人物形象加以分析和比较,以便加深读者对其形象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5.
人的“基本需要必须得到满足,否则我们就要得病”^[1]P68。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个典型的例子,她因基本需要的严重匮乏而导致种种病态。参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该人物身上集中体现着病态的情欲、病态的安全需要与自尊、病态的爱及病态的满足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金锁记》的主题及曹七巧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塑造了一个可怖的母亲形象曹七巧。本文主要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曹七巧的心理。  相似文献   
7.
王安亿曾说过张爱玲是个非常会讲故事的人。她淡然冷漠的叙事方式,悲切凄凉的故事情节,总是将社会生活的没落与乱世的苍凉联系在一起,展现世俗中的百态人陛。因此,大家常在张爱玲的笔下的人物身上看到悲凉心境、扭哺的人性、苍白的人生。其《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就是这类故事情节人物的典型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小说《半生缘》和《金锁记》中的两位女性有着让人同情的悲惨命运,但也有着令人发指的变态心理。从她们的家庭出身、所受教育程度、社会环境这些客观因素上分析,发现两人的出身都属于社会下层,受过不高的教育,都置身于残酷的封建文化环境里,而且同依附于男权社会。从她们的性格、情理、爱情婚姻观这些主观因素上看,她们都有相同的阴暗性格、相同的自卑心理,以及严重缺乏安全感,但在对命运挣扎的方式和力度方面两人的表现有所不同。从她们的生存环境和变态心理可分析得出,封建文化压抑下的女性都悖离于自然的、有生机的人性,封建文化对生命具有强烈的摧毁性。  相似文献   
9.
10.
张爱玲的爱     
吴虹飞 《市场周刊》2011,(5):127-127
有一次采访香港导演关锦鹏,他是张爱玲的隔代知己。我们聊张就聊了好一阵。 我不算正宗的张迷,但读她也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上高中在集体宿舍第一次看到她的小说,看到曹七巧,脊背都发了凉。张的语气和情调都是传统的,带着些古典的熏香,反而让人百般地不习惯起来。那时还是循规蹈矩的理科学生,还小认得这个民国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