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7篇
综合类   15篇
贸易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校园欺凌一直以来是社会上难以根除的社会问题。它的存在不仅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还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危害。对于它的研究,在近几年,众多学者从不同学科视角对校园欺凌进行成因分析并作出防治建议。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互动仪式链为理论基础,从微观的角度试解释校园欺凌情境中情感能量的产生过程。认为防止校园欺凌产生方法就是切断情感能量和互相关注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校园欺凌"现象的频发已经成为社会、政府、学校和家庭广泛关注的问题,针对频频发生的"怪像",《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道德建设指引了方向。思政视域下的"校园欺凌"现象,实质上是青少年的道德认知、情感、思想与行为的问题,侧面反映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以欺凌者、旁观者为逻辑起点,破解当前教育难题,既真正理解什么是道德教育内核,又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异化行为"现象作出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3.
近期,校园欺凌的事件时有发生,并被媒体广泛报道,引起了公众的关注。校园欺凌事件的主体是在校青少年学生,他们往往由于心智未成熟和容易受到社会外部环境影响,在社会交往中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从而造成矛盾,产生辱骂、殴打等情况。青少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校园欺凌就是问题之一。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的助人者,基于社会化理论,会更加关注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社会环境等对人的影响。本文将欺凌事件的相关者放入立体的框架中去理解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有效的介入之道,防范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此外,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能够帮助青少年继续社会化,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以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个人归因特点对于增加校园欺凌情境中青少年感知责任感的效果往往不尽相同。文章对34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探究了个人公正信念在青少年归因特点对校园欺凌情境中感知责任感影响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在校园欺凌情境中,个人公正世界信念在青少年归因特点对感知责任感的影响中起“遮掩效应”;(2)整体模型检验发现,青少年归因特点、个人公正世界信念和个体感知责任感形成了一个完全中介模型:青少年的外部归因特点显著负向预测个人公正世界信念,进而完全通过个人公正世界信念正向预测个人在欺凌情境中感知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农村初中是校园欺凌事件的高发地。通过调查分析江苏省S县5所乡镇初中校园欺凌的现状,推动当前农村初中的校园欺凌治理工作。学校在密切关注暴力校园事件的发生时,还应重点关注校园中存在的"冷暴力"欺凌事件,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心理健康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7.
《经济师》2019,(5)
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体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持续曝光,校园欺凌问题逐步走进大众视野。校园欺凌具有持续性、反复性、直接性与间接性并存的特点,加之校园时期是学生人格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校园欺凌可能扭曲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危害。无论是学生个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和政府都要为防止校园欺凌问题做出努力,杜绝校园欺凌行为发生,让学校成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净土。  相似文献   
8.
校园欺凌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对校园欺凌行为的研究和访谈调查。主要从校园欺凌行为的定义、特征、产生的原因以及合理的解决策略等四个角度对此进行探讨。有利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IRGC强调风险治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其风险分析框架包括预评估、评估、描述和评价、管理等四个相互关联的要素。校园欺凌是一种校园风险,基于IRGC风险分析框架,可以客观审视我国校园欺凌风险的治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由此得出在预评估环节,应加强学习、提高认知;在评估环节,应加强识别、落实监控;在风险描述和评价环节,应分类描述、客观评价;在风险管理环节,应完善方案、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10.
沈芯羽  王霞 《财会学习》2018,(20):162-163
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包含诸多方面,如学校管理不当、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家庭教育缺失、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等,但其内部根源仍在于中学生自身,其个性心理是影响其行为的主要因素.因此,在防治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过程中,对其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不失为一个有效利器.本文即对如何运用心理干预防治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