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11篇
经济概况   9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绣的救赎     
苏州高新区濒临太湖,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吴文化底蕴,汇集了苏绣、缂丝、红木雕刻等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民间艺术以其固有特色——小规模、传统型、家庭作坊型、劳动密集型、文化积淀深厚而成为一个特殊产业。作为吴文化的一枝奇葩,苏绣  相似文献   
2.
苏绣始于1700多年前,镇湖是苏绣的发源地之一。2010年3月28日,苏州高新区镇湖刺绣协会“镇湖苏绣”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惠及镇湖街道刺绣行业从业主体500户,从业人员8000人。苏绣产业年销售额达13亿元,远销国内外,成为当地的支柱性行业。“镇湖苏绣”也成为了政府营销最好的平台。当地政府通过召开中国刺绣文化节,宣传刺绣文化,树立了积极的形象,促进了招商引资并惠及普通百姓。  相似文献   
3.
《投资与合作》2003,(1):82-83
刺绣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江苏是著名的苏绣发源地。  相似文献   
4.
世遗会花絮     
《中国经济信息》2004,(13):76-76
举世瞩目的第二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姑苏城全城欢腾,老百姓广泛参与,一串串迎接世遗大会的数字,表达了东道主一个个美好的心愿。  相似文献   
5.
6.
《中国集体经济》2013,(8):13-13
刺绣,又称丝绣,古代称“黹”、“针黹”。后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亦称“女红”,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民族工艺。刺绣是用彩色丝、绒、棉线,借助针的运行穿刺绣制而构成各种优美的图案、花纹或文字的工艺,刺绣是完全的手工艺。在汉代,刺绣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宫廷服饰、日用品。到了宋代,崇尚刺绣服装的风气,已逐渐在民间广泛流行,这也促进了中国刺绣工艺在宫廷与民间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苏绣居中国"四大名绣"之首,具有"精、细、雅、洁"的风格特点,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传承和发展。在当代,苏绣技艺不断推陈出新,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在经济效益的发展、自身价值的体现和创新技术发展的互动中,苏绣的设计创造、生产工艺和艺术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苏绣最具魅力的是它的精细雅洁、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以及无与伦比的丝顺柔滑和创造潜力无限的人文情结。文中对现代工艺品中的苏绣针法进行了详细的解析,论述了苏绣的应用价值和发展趋势,我们要抓住苏绣的发展机遇,使其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8.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相似文献   
9.
水晶 《新智慧》2006,(1):I0007-I0007
苏绣 以苏州为中心包括江苏地区刺绣品的总称。苏绣作品的主要艺术特点为: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苏绣的仿画绣和写真绣,其逼真的艺术效果是名满天下的。“平、齐、细、密、匀、顺、和、光”八个字是它的绝佳写照。  相似文献   
10.
允翀 《市场周刊》2010,(11):64-68
明代文人为夸赞苏工,特造一词,苏意。说那苏作竞能左右海内之风气,时尚而流行。缂丝、宋锦、苏绣,在苏意百工中,与丝最为密切。缂丝,“通经断纬”的祖师,千百年来傲骨犹存,织工善画能织,实非匠人;宋锦,生在这温柔繁华地,自是谦逊、淡雅从不喧宾夺主;苏绣,“精、细、雅、洁”,绣万国于一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