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3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61篇
财政金融   40篇
工业经济   22篇
计划管理   152篇
经济学   323篇
综合类   194篇
运输经济   10篇
旅游经济   25篇
贸易经济   121篇
农业经济   167篇
经济概况   3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长江三角洲构建中国首个无障碍旅游区为例,提出旅游消费再生性、强关联性、跨区域性等特性是促成旅游竞合的天然机理,论述了作为市场力量的旅游消费是催生区域旅游竞合机制,促成旅游企业竞合的重要推动力,最后提出构建旅游消费驱动下的长三角区域旅游竞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区域行政合作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海波 《特区经济》2008,(11):45-47
目前,长三角区域行政合作的发展陷入一系列困境,但是泛珠三角区域行政合作却取得很大成功。借鉴其成功的经验与启示,本文提出坚持共享区域合作成果,制定区域合作规范,建立区域合作机制,成立区域合作机构,重新规划区域行政布局等构想来促进长三角区域行政合作。  相似文献   
3.
曹骥赟  吴老二 《开放导报》2006,(3):75-79,86
针对我国目前正在兴起的建设城市圈的热潮,本文讨论了城市圈形成的一个模型,运用空间计量以及面板数据的方法对我国已经发展较成熟的珠三角城市圈以及正在建设的武汉城市圈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城市圈的可接近性能显著地促进位于城市圈内的城市的经济增长水平。本文还提出了发展边缘城市、实施组团式发展的城市圈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首先论述了沿江八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实行联合配送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沿江八市实行联合配送的优势条件,探讨了沿江八市实行联合配送的难点之所在及解决办法,最后着重就沿江八市实行联合配送的神经中枢——联合配送信息平台的构建,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同构根源剖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产业同构现象已成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显著特点,众多学者对导致该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可能引致的后果展开论述。但由于研究分析都建立在静态分析基础之上,对造成产业同构的原因无法给出清楚的答案。该文运用时间序列数据,从产业发展的历史角度分阶段深入剖析影响产业同构的不同因素,研究了长三角地区在“产业同构”形式下的内在联系,揭示了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的根源,为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地区产业良性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居民赴韩旅游消费模式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出游认知、消费构成、消费评价和消费趋势进行分析,探讨了长三角地区居民赴韩旅游消费模式。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居民赴韩旅游出游认知和消费构成亦处于初级阶段,对消费评价和消费倾向大体上持肯定态度和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7.
农村创新分为原始要素主导、初级要素主导、中级要素主导和高级要素主导四个阶段,包括需求创新、要素创新、产业创新、环境创新、组织创新、体制创新和文化创新.长江上游地区农村创新总体上处于初级要素主导阶段,并存在七大障碍.因此,长江上游地区农村创新的基本模式是政府主导型的,必须全面建立初步的农村创新体系;构筑利于中级水平创新的钻石结构,推进重点农村区域的创新;打牢农村小康的环境基础和村民素质基础,突破难点区域的农村创新.  相似文献   
8.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催生了中国-东盟沿海区域合作新路径。泛北部湾是泛珠三角对接东盟,进而融入全球经济的最便捷、最重要的海上通道。泛珠三角与泛北部湾合作对接的可行性在于地缘关系的紧密性、交通条件的通达性、资源禀赋的互补性、经济状况的层次性、产业结构的梯度性等特点。共谋合作,促进泛珠三角与泛北部湾的互动发展,就要共同建设海上通道,推进交通对接;共同优选重点领域,推进产业对接;共同打造服务平台,推进机制对接。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的外资机构发展十分迅速,外资机构密度的纵向和横向空间特征十分明显。从纵向发展来看,外资机构的密度在1996年以后开始下降,下降的趋势由于受到外资机构数量扩展与建设用地扩展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而日趋平缓,而跨国公司生产成本和投资环境此消彼长、竞争区域崛起和跨国公司战略转型相辅相承是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横向空间特征来看,外资机构密度的高低区域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不仅仅表现在生产企业方面,更重要的在于R&D机构和跨国公司总部布局的不平衡,从而影响整体竞争优势的发挥。为此,珠江三角洲可以从招商引资方式和投资环境建设方面着手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0.
温州市在“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中缺乏主动接轨意识、缺乏总体规划和思路、缺乏合作机制和有效裁体,应在思维接轨、交通网络接轨、市场体系接轨、产业提升接轨、旅游开发接轨等方面加快温州市“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