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336篇
工业经济   160篇
计划管理   794篇
经济学   234篇
综合类   325篇
运输经济   20篇
旅游经济   13篇
贸易经济   867篇
农业经济   264篇
经济概况   1118篇
信息产业经济   40篇
邮电经济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445篇
  2013年   406篇
  2012年   440篇
  2011年   572篇
  2010年   476篇
  2009年   427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2.
3.
本文意欲从创作题材的选择,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思想境界的差异,人物形象的塑造四个方面来探讨一下杜诗对汉诗的继承和发展,希冀从中窥出杜诗和汉诗之间的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4.
石庐,本名王英,字未央,号石庐,祖籍河北平山,1946年生人。自幼研习书画,家学源渊,师承高厚。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书法专业。师承书画大师蔡若虹、李可染、李苦禅、王遐举、启功等人。几十年在艺术殿堂研练不止。诗、书、画、印皆精。著有诗集《未央集》、《汉碑考据》、《书法探微》等专著。现为河北子龙文化研究会艺术总监,中国苍岩山书画创作基地艺委会会长,河北问璞印社社长,河北省未央诗社社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郎宗权 《发展》2008,(3):I0001-I0002
郎宗权,字衡之,祖籍浙江余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兰州市老年书画协会副会长。郎宗权先生自幼耳濡目染浓郁的吴越文化,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早期以欧体为主,又广临颜、柳、赵诸帖。他博采众家之长、师古但不泥古,将前人大家的作品调配的至臻至美。其作品以楷书见长,尤精小楷。2001年出版了《郎宗权楷书》一书,该书收集了中、小楷共16篇古人名篇,结体俊美,用笔圆润严谨,较好地体现了他深厚书法的功底及对书法美的理解,深为广大书法爱好者赏识。其作品被多家博物馆、图书馆收藏,更有刻成碑文置于各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6.
刘洪彪 《中关村》2008,(3):100-103
2003年夏,为了迎接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解放军举办了长达两个月的书法创作班,近30名军旅书坛佼佼者集结于北京。当时我在班里任辅导员,初识空军学员龙开胜。时年34岁的龙开胜个头不高,操着浓重湖南口音的普通话因吐字频率稍快往往让人听不真切,与影视演员姜武近似的神形和总是弥漫着笑意的脸庞,很容易令人过目不忘。开班不久后的一天晚上,他走进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神态自若地现场挥毫,干脆利落地当众答题,将首届中国电视书法大赛金奖捧了回来。出人意料的是,一向以行草书见长的他,却获得了隶书第一名。  相似文献   
7.
8.
杨庚新 《中关村》2004,(6):115-117
2004年5月30日至6月4日,中国美术馆隆重举办“松石友八人山水画展”。此八人包括北京市美协副主席程振国、高北峰、周曦等著名画家,排列第三的却是北京海淀区的一位乡长——杨永安。提起这位乡长画家,京内外画界不少人都翘拇指。  相似文献   
9.
<正> 马士达,书法篆刻家,别署骥者、老马、玄庐。1943年生,祖籍江苏涟水。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书协理事,西泠印社社员,沧浪书社社员。书法、篆刻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艺术展,并获得过大奖、  相似文献   
10.
学习书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切不可贪快求急,一般应分初学、提高、成型三个阶段。书法学习应贯彻“取法乎上”的思想,并不断在实践中“虑以图之”。“取法乎上”有两个要点:其一,初学者应选择那些风格比较端正、法度较为严密丰富的法书,不可好高骛远;其二,从长远着想,根据个人性情,严格取法对象,始终保持一致的风格,最终创作出具有鲜明个性的书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