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3篇
工业经济   11篇
计划管理   17篇
经济学   15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6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走近新能源     
什么是新能源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深处所产生的热能。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  相似文献   
2.
交流合作     
欧盟能源技术计划出台30座城市领军智能电力欧盟日前计划挑选30座城市,率先建设智能电网、实施现代化建筑绝缘,从而领军世界绿色科技。酝酿已久的欧盟《战略能源技术计划》(SET)草案提出,欧盟风力发电部门必须转向离岸风电,而且2020年前努力实现风电发电占所有供电的  相似文献   
3.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由于农村城镇化水平和农民居住水平提高以及居住质量改善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可再生能源的定义和优点,简述可再生能源在采暖空调系统中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北京地热资源的现状。地热资源是大自然赐与人类的宝贵财富,开发地热资源对于节省有限的能源,降低能源开发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展望了北京市地热开发利用前景,对实现地热产业化所具备的有利条件作了阐述。提出了发展地热产业的一些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6.
去年1月,能源局会同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一年来,各地方、各企业认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结合实际,积极推动地热能开发利用,取得了良好开局,涌现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去年9月,在河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国家能源局到雄县调研了地热供暖情况。这次会议期间,同志们也实地参观了地热开发利用现场,交流了雄县、天津等地的先进经验。我想,大家体会是一致的。第一,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有条件、有技术、有经验,不是遥不可及的。第二,地热能是清洁、经济、可持续利用的能源,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第三,科学开发地热能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所以,今天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交流经验、推动工作,更加科学、清洁、高效、可持续地开发利用好地热能。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相似文献   
7.
郑治勇 《科技与企业》2011,(11):140-14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能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由此造成了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EGS具有热能蕴藏量巨大、利用效率高、系统稳定,是对人类十分友好的洁净新能源。EGS研究开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显示度很大的工作,我国具有这方面的力量和基础,条件基本具备。但是我们国家相关部门还没有认识到EGS重要性,我国EGS的开发研究工作基本处于空白。  相似文献   
9.
10.
西藏要坚持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相协调的能源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西藏能源发展基本情况 西藏能源资源中,煤炭、油、气等发现较少,而水能、地热能、太阳能、风能比较丰富。全区共有356条河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亿千瓦,占全国水能资源总量的30%,全区500千瓦以上的水电站技术可开发资源量为1.1亿千瓦,占全国的近20%,仅次于四川,居第二位。西藏是我国地热活动最强烈的地区,全区几乎都有地热显示。已发现热泉、热水湖、热沼泽等850余处,预计可发电80万千瓦。西藏有两个主风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