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22篇
计划管理   21篇
经济学   58篇
综合类   30篇
贸易经济   42篇
农业经济   14篇
经济概况   4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决环境问题,不应只是自己动手做点什么,更重要的是自己对政府的行为应该如何评价,自己应如何反映自己的呼声。文章以环境权作为出发点,奠定了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从民主行政的角度分析了公众参与的社会基础;并就机制的完善作为公众参与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2.
在生物安全政策运行机制中,需要培育利益表达和综合机制,健全相关政策机构,赋予有关机构组织独立地位,适应现代科学技术风险管理要求,达到在发展生物技术的同时有效维护生物安全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战略环境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含义,着重分析了我国公众参与战略环境评价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立足我国国情对实施有效的公众参与所必需的制度框架和技术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环境经济》2006,(B03):23-24
2005年6月至9月,环保总局、监察部、海洋局、交通部、农业部、全军环办六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以“保护海洋环境,整治违法行为,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为主题的海洋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现将本次专项执法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每位公民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在行使环境权利的同时,还应自觉履行各项环境保护义务。守法的义务。公众应当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环境法治意识。对涉及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应按照国家环境、信访等法律法规规定与要求,采取投诉、诉讼等合法程序维护自身环境权益,而不应采取封堵道路、围堵大门等极端方式。对环境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的行为,如《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游泳、垂钓,又如《大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7,(2):243-246
人类生存发展离不开环境,环境犯罪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侵犯的法益具有较为特殊的属性。本文从环境犯罪法益的概述出发,重点研究了法益的概念,以及从刑事政策机能、违法性评价机能和解释论机能等方面研究了法益的机能,进而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环境犯罪的主客体,认为环境犯罪的客体是对于环境犯罪性质的一种综合的反应,也是对于环境犯罪侵害对象的一种保护,环境犯罪的主体是自然人和单位(也就是法人)。由于大多数的环境犯罪都是在经营单位出现的,因此合理有效地对环境犯罪的实施主体进行界定意义重大。从公共安全说、多重客体说、环境权说、生态安全说、环境保护制度说和环境社会关系说等出发,研究了相关的环境犯罪法益的研究现状,并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环境犯罪法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环境犯罪法益的内涵分析。  相似文献   
7.
环境权新论     
环境权是指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或者是在清洁和健康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环境权仅指生态性权利,不应将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权和国家环境管理权纳入。环境权的享有者只能是公民或个人,因此也可称为公民环境权,不存在法人环境权、组织环境权、国家环境权或人类环境权之说。环境权是由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等一系列实体性权利所构成的"权利束",属于具有宪法位阶的基本人权,而且是基本人权中的社会权,其客体是满足每个公民生活需要的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8.
百日之前,《环境保护法修正案》二审审议,尽管反对声不似一年前强烈,但失落感依然充斥着学界,不少环保组织的失望之情更是有增无减。百日之后,争论、思辨、建言、献策,仍未停歇。很多人在说话,很多人渴望被倾听,但听众并不多。不妨让我们在喧嚣中安静地思考,在浮躁中理性地回味,或许能有新的思路。建议的涉及面很广,但关注度最高的根本问题其实是两个:一是主张环境权入法,二是呼吁提升法律位阶。二审稿对此没有给出积极信号,  相似文献   
9.
在环境法领域,对环境权的解读至今仍然没有形成统一或较为公认的理论和观点.本文主要针对徐祥民教授的环境权概念及其“对公民环境概论”的疑问进行了分析,并引发了关于环境权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农民环境权问题本质上是环境正义问题。依照环境正义理论要求,环境权主体享有同等环境权利、承担同等环境义务,且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相应,否则就会形成环境不正义。在环境正义视角下,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农民承担着与其享受权利不对等的环境义务,是"环境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