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7篇
工业经济   16篇
计划管理   88篇
经济学   99篇
综合类   34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67篇
农业经济   93篇
经济概况   12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3.
倪根金 《中国农史》1993,12(4):50-58
本文利用汉简材料,首先探讨了汉代垦区的林业状况,指出:垦区曾拥有一定规模的森林资源;不仅植树而且十分重视保护;同时存在过度砍伐;林木利用广泛。其次,通过多方材料分析,提出:因毁林而导致生态平衡破坏是居延垦区衰落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中国的母亲河--黄河,经常出现季节性断流,其根源是黄河源头水源地遭到破坏,导致土壤沙漠化、水土流失.因此,防止黄河断流最主要的方法是保护好黄河源头水源地的生态平衡.厉以宁先生曾做过这样的比喻,"财政是一个‘大水库',政府作为分配的主体,对下游的居民以及各对象进行分配".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扩展,"水库"的上游是企业,中小企业则是这个水库的"细微水脉",是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环境友好污水处理工艺——蚯蚓生态滤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蚯蚓生态滤池将蚯蚓创造性地引入到污水处理系统中,延长和扩展了微生物代谢链,强化了生态系统富集与扩散、合成与分解、拮抗与协同等多种自然调控作用,实现了污水污泥的同步高效处理。滤池出水可用作绿化和农田灌溉,蚓粪污泥含水率低,减量化稳定化效果显著,较好地解决了剩余污泥的处置问题。蚯蚓生态滤池工艺高效节能,具有鲜明的"生态平衡"和"环境友好"技术特色,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技术经济竞争优势,环境效益比较显著,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周烨 《大众商务》2005,(3X):58-58
一个农家弟子.对柴草执着探索长达二十六年.终于点燃了柴草”革命”的圣火。在能源史上.增添了新篇章——“秸秆燃气时代”。秸秆燃气.不仅能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造就一批富翁.而且对解决能源危机和保护生态平衡起着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7.
经慈溪市淡水池塘二年的混养试验证明,主养翘嘴红鲐池塘混养黄颡鱼和少量鲢、鳙、银鲫,能使不同水层的种类在同一环境中共生互补,共同生长,而互不影响,从而达到生态平衡,实现养殖多量和效益同步提高的一种养殖模式。现将两者混养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钢  武蕴斌  孙路倩 《发展》2005,(12):32-33
1973年国际石油危机后,发达国家普遍都把建筑节能列为国家的大政方针,对建筑节能的认识已经上升到很高的境界,他们认识到建筑节能不仅可节省能源、节约开支、改善室内热环境,而且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目前建筑节能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心和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湿地与森林、海洋起合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在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出产资源方面有着多重价值,特别是,湿地由于具有较强的物质转化功能,而被誉为"地球之肾".城市工业社会经济发展中生产和消费是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污染最严重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南涝北旱的尴尬现状十分突出,水资源利用与防洪之间有着尖锐的矛盾。1998年的特大洪水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一方面是水的大量流失,另一方面是严重的干旱和众多城市的缺水。中国的水利工作者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洪水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水利专家们近囚在天津指出,中国应该尽快扭转治水思路,“善待洪水”,充分利用雨洪资源,人与水只有和谐相处,才能保证大自然生态平衡,建设美好家园,享受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