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2篇
贸易经济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货"尤其是化妆品受到洋货的冲击以及加速流入,近乎处于饱和的状态,发展空间较小。自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国货"又重新回归人们的视线。知名老字号中国自主品牌"百雀羚"恰当地利用时代背景条件,重新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和支持,脱颖而出。本文以百雀羚为例,从政治、经济、文化、消费者心理四个方面分析百雀羚在中国的市场环境;基于怀旧营销分析百雀羚市场营销策略;通过深入分析原因,总结其成功经验,为其他"中国自主品牌"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以民族品牌代表百雀羚为案例,从品牌视觉识别、理念识别、行为识别三个方面分析其品牌文化的塑造路径;从现代理念创新、传播渠道创新、产品科技创新三个角度探索其品牌文化的创新策略。希望能给国产化妆品的品牌文化建设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百雀羚高校市场的SWOT分析,建议将百雀羚的目标市场选定为大三大四的积极理性型的女大学生,确定百雀羚的市场定位——代表时尚个性的高性价比的护肤品。由此提出百雀羚高校市场的营销策略建议:提升产品的个性;加强彩妆产品的研发;加大网络营销力度;在校园内广设宣传点;开展护肤品知识讲座以及开展海报设计大赛等活动。  相似文献   
4.
产品的力量     
现实中,一部分企业沉不下心去做产品,舍本逐末;一部分企业迟滞懈怠,不求变化;也有一部分企业在产品的品牌联想面前不知所措。如何发现并唤起产品的力量,是考验企业的重大命题。最近社会上有两件事情颇引人关注:一件是上海市质监局所进行的第二批学生服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另一件是曾被爆山寨的"瑞可爷爷"受热捧。有意思的是,前者是上海某公司生产的学生服被检出含有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的严  相似文献   
5.
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中国护肤品消费市场,国内的护肤品行业在产品结构的变化、市场的细分和定位、产品概念的翻新,尤其是市场营销手段的选择等方面都做足了功夫。就目前中国的护肤品主流消费人群来说,价格依然是他们最敏感的因素,很显然,相对于产品效果、包装等而言,产品价格往往是最重要的购买决定性因素。本文将从市场和营销策略的角度,着重分析百雀羚的价格策略以及其价格策略给企业起到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老字号化妆品曾经闻名中外,但现在面临着跟不上消费者消费理念、产品更新迭代速度慢等情况,老字号化妆品发展逐步走向衰落。如果老字号化妆品想要兴盛,就需要跟上时代。因此其要品牌定位升级,突出品牌特色、满足多元化消费者需求。本文对百雀羚进行研究,通过4V理论提出百雀羚品牌重塑策略,为我国老字号化妆品的品牌重塑研究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互联网经济的火热,国产老品牌由于缺乏灵活性、创新性不足等原因,逐步被时代所淘汰。本文主要以成功复兴的国产老品牌百雀羚为例,通过文献研究以及定性分析该品牌营销策略的方法,总结其成功的经验,为其他国产老品牌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社会化媒体的迅猛发展对企业的品牌营销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改变传统的营销方式,努力传达品牌文化和理念,加强内容输出,培养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长期关系,朝着内容营销的方向发展。经典国货品牌百雀羚通过一系列的内容营销,成功打入年轻人的群体,成为品牌年轻化的范例。  相似文献   
9.
日化行业老字号目前面临老化的危机,本文以百雀羚为例,结合品牌资产激活的CEEB模型和品牌激活的4A要素,研究复古品牌品牌激活的策略模型,并依据此模型总结出可行的复古品牌品牌激活策略,同时探索复古品牌在品牌激活过程中怀旧元素的作用机理和新旧元素的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兴起的"国货热"使一批经典国货重新流行起来,国货潮流已然势不可当。而大家最为关注的经典国货之一化妆品更是日益受到大家追捧。本文以国产日化品牌——百雀羚为例,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消费心理、品牌自身等多个角度对国货化妆品牌复兴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其复兴之路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