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财政金融   1510篇
工业经济   321篇
计划管理   1355篇
经济学   859篇
综合类   450篇
运输经济   53篇
旅游经济   6篇
贸易经济   1466篇
农业经济   331篇
经济概况   1180篇
信息产业经济   12篇
邮电经济   1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348篇
  2013年   555篇
  2012年   918篇
  2011年   643篇
  2010年   652篇
  2009年   819篇
  2008年   513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453篇
  2004年   338篇
  2003年   329篇
  2002年   347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林勇 《开发研究》2003,(6):27-28
甘肃国有企业人才短缺是个老大难问题。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看 ,主要难在相关各方激励不足、协调不力和缺乏有效的实施机制。从这一思路出发 ,文章构造了一个解决人才难题的三方积极互动方案 ,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业群体在其中各有不可或缺的职能  相似文献   
5.
何惠珍 《浙江经济》2004,(21):48-49
住房抵押贷款是开启房地产市场的钥匙,而住房抵押贷款保证保险则是发展住房抵押贷款的关键。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保证保险的出现,使不少人圆了住房梦,其积极作用不能低估。但该项业务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7.
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甘肃省200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3年全省及省级预算的决议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经过审查,并根据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决定批准省人民政府提出的甘肃省2003年省级预算,批准省财政厅厅长苏志希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所做的《关于甘肃省200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3年全省及省级预算草案的报告》。会议同意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在审查报告中为完成2003年全省及省级预算提出的各项建议。会议要求省人民政府及各级人民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继续落实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严格执行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全面完成2003年的预算任务。会议强调,要加强税收征管,严格依法治税,确保各项税收应收尽收。继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财源建设。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管理。加大审计力度,严肃财经纪律。提倡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要依法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家为实现经济增长目标而采取了发行国债、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等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按照科学的发展观,这些启动经济的宏观测控政策,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定时期和一定的条件下是可取的、也是有效的。从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最终是依靠国内消费和国内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因为国际市场的需求渐渐趋于饱和,出口贸易的不稳定性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9.
据上海媒体最新披露的信息:自2002年起至今年6月底的2年半内,上海市外经贸委已对涉及上海的138起国外反倾销案的应诉和起诉工作提供了有效帮助,维护了上海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公平地位。  相似文献   
10.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发展,社会出现多元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医患之间语言及情感交流的匮乏,制约着医学的发展:医疗信息的不对称和医疗机构还未完全市场化,调节必然会失控:医疗保障的不到位,也间接地激发了医患矛盾。物质的丰富与人情的淡薄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而处于弱势地位的病人更需求医生以理性的力量尽感性的抚慰,良好的医德是人类情感的最本质要求。医德与医术相伴而行,术为体,德为本,从某种意义上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