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3篇
计划管理   3篇
贸易经济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内部审计作为管理系统中对风险管理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的评估者,以及作为风险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其承担的责任是巨大的.文章在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以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的垮塌为依托,详细阐述了内部审计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前,财政部印发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征求意见稿)>,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在面对2007年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时,人们开始审视金融工具的真正价值,以及建立在完全信任基础上的"金融网络".而<路线图>就是在此境况下,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集思广益,探索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更加合理使用方法及范围.以贝尔斯登在其资产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和规模蒸发的背后,公允价值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资本市场时,公允价值无论是在计量方法还是计量范围方面,都应该在反映市价计量的同时,进一步缓冲市场波动降低"敏感".  相似文献   
3.
始自次贷危机的金融风暴正在全球肆虐,众多声誉卓著的世界知名公司轰然倒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的消失.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严重的后果?通过选取投资银行倒闭案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贝尔斯登案例进行研究,发现投资银行消亡的直接杀手是现金流断流.而在这一直接原因的背后存在着鲜为人知的"幕后杀手".通过使用案例研究以及由具体到一般的研究策略,探寻出了企业现金流管理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4.
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对我国的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8年的金融危机遍布全球,导火线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而危机的根源是金融工具的创新。新的金融工具的创新产生了一系列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贝尔斯登的消失,到雷曼兄弟的"猝死",再到美林、高盛、大摩的全军覆没,可见此次危机来得如此迅速而猛烈。如今,这场由金融领域引发的危机已经蔓延  相似文献   
5.
朱慧 《上海会计》2010,(10):11-11
贝尔斯登公司(Bear Stearns)、雷曼兄弟公司和摩根士丹利公司(Morgan Stanley)等大机构纷纷在2008年垮塌了,全球见证的这场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至今令人心有余悸。本文将从财务会计的视野简述这场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上期简介:2007年7月下旬,由于旗下两家对冲基金受次级抵押贷款拖累而破产,贝尔斯登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债券业务也开始萎缩。公司想法筹钱应对难关,但收效甚微。前CEO詹姆斯·凯恩被逼宫下台,艾伦·施瓦茨接过重担。  相似文献   
7.
必读     
《商界》2011,(1):148-149
1.【美】吉姆·柯林斯:《再造卓越》,中信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定价:39.00元。 它说:十多年前,吉姆·柯林斯写出了两本世界级的畅销书,按照先后,一本是《基业长青》,一本是《从优秀到卓越》。十多年后,吉姆.柯林斯再次发力。当他看到《财富》500强中的贝尔斯登从神坛掉下;雷曼兄弟公司历经158年辉煌之后,陷入了破产的绝境;房利美和房地美危机缠身,最后只得被政府接管;美林公司荣耀不再,最后也难逃被收购的厄运……吉姆·柯林斯决定去寻找答案,如他所言,强者为什么不能恒强?一些昔日的行业帝国为何基业难以长青?人们从中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后人又该汲取什么样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8.
王茜 《金卡工程》2009,13(12):264-264
在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一周年之际,虽然全球经济均平稳复苏,但切不可好了伤疤忘了痛,有必要冷静地看待金融体系内在的脆弱性与危机产生的原因。本文通过分析当年五大投行中的贝尔斯登和雷曼衰亡始末,指出其中问题产生的症结。金融危机的到来也验证了当年明斯基时刻的预言,中国的应对之计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