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25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24篇
经济学   54篇
综合类   10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8篇
农业经济   107篇
经济概况   3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通过对黄龙洞年内不同季节定点测定,同时与对旅游影响还不大的龙王洞对比测定,作者发现黄龙滑滑内空气CO2浓度的明显变化主要受客流量的影响。旅游旺季和黄金周客流量急剧增长带来的洞内空气CO2浓度大幅度增长,有利于岩溶作用,但洞内黑暗、高湿、低温的生态环境,对洞内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有害。洞穴内岩溶景观的变化,主要受漫长的自然岩溶过程的影响,与洞内开发旅游活动的关系不大,但与洞顶山地植被保护状况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围绕“三江源”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及由此引发的生态难民问题,从地理学的角度进行了综合分析,明确提出独特的自然环境系统和现代环境的变迁给源区牧民提供了极其狭小的空间,而人类活动中传统的生产方式、现代价值取向的变化、社会管理的失误以及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无限制的对自然的索取,超越了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阀值,人类不得不听任自然的“安排”。因此,应通过合理规划,积极妥善地安置源区生态难民;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源区经济;科学管理,有计划地节制外来流动人员;发展教育,构建与源区生态相适宜的生态文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新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三角洲地处山东省的东北部,是胜利油田所在地,是我国唯一一个尚未全面开发的大河三角洲。与国内其他两大大河三角洲相比,黄河三角洲成陆时间较晚,再加上黄河泥沙的淤积和海水倒灌,土地沙化、盐碱化现象十分严重,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生态环境很不理想,无法进行大规模、常规式开发,只能另辟新径,探索一条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己任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后来,随着时光的推移,建立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思路渐渐清晰。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便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实际上,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不仅关系到黄河三角洲自身的崛起,而且还影响着山东半岛、环渤海湾经济圈及其整个黄河流域发展进程。在此,不遗余力地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确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郭璞  杨久俊 《价值工程》2011,30(20):1-3
研究了氢氧化钠、水玻璃、氢氟酸和磷酸对黄河中游不同地区土壤的侵蚀激活效果,结果表明,磷酸对土有很好的激活作用,掺入磷酸的土做成试件抗压强度较不掺加磷酸的土有很大提高,并且随着磷酸掺量的增多,强度继续增长,耐水性也有很大改善。红外及微观分析表明,磷酸能够改变土粒表面的羟基团,并且磷酸与土中的碳酸盐等生成肉丝状的磷酸钙晶体,分布在土粒的周围,胶结土壤。  相似文献   
5.
吴逸群 《价值工程》2011,30(20):303-303
2010年7月19日~8月5日,笔者在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发现一处鹭类繁殖地。本文描述了其繁殖地特征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6.
曹黎明  张镭  朱冉  胡明 《价值工程》2011,30(10):180-181
陕西黄河湿地是由黄河及其支流渭河、洛河三条河流交汇而形成的,交汇处主要以河床漫滩为主,由河流水面、江心洲、滩涂、泛洪平原及部分低阶地组成,是典型的河流湿地。近年来随着周边经济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湿地的强度越来越大,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退化明显。因此研究和保护这一湿地,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将河流湿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水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开发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黄河经济带科技创新水平测度研究——基于DEA、SBM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CCR模型、BCC模型对黄河经济带11个省市科技创新的相对效率进行测度;运用SBM模型对变量松弛的测度结果进行修正,并对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进行目标改进;运用SBM超效率模型解决了具有相同效率值的不同省市的排序问题。得出结论如下:北京、天津、山东三省市表现出较高的技术有效性,其他8个省区(河北、山西、内蒙、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技术相对无效和规模相对无效;非SBM有效的决策单元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上游地区;黄河经济带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非SBM有效区域存在比较普遍的科技投入冗余现象。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早期稻作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全新世大暖期的到来,黄河中下游地区迎来了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虽然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以旱作农业为主体的,但在粟作农业发展的同时,稻作农业也在孕育发生。从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岗文化时期直到夏商时代,尽管其间气候状况发生过冷暖波动,稻作的发展也存在有起伏变化,但在整个全新世大暖期,稻作农业基本上都在逶迤发展着。实际上在全新世大暖期存在着一个粟稻混作区,其范围随着气候变化虽在不断波动,但大体位置在黄淮之间。这与黄河中下游地区所处的南北生态过渡带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也是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体现。从裴李岗文化时期到夏商时代的早期稻作农业,也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它对黄河流域的古代农业及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充分显示了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前黄磷生产产品过剩,生产企业严重亏损,为扭转这一状况,本文就其后续产品的品种和开发,以及调整磷化工布局情况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章秉辰 《价值工程》2012,31(17):316-318
地质博物馆是地质公园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地质公园能否掲碑开园的必备条件,许多地方政府对地质博物馆建设非常重视,不惜投入巨资倾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地质博物馆。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利用区内别具特色的黄河、黄土等地质遗迹资源,采用特色鲜明的窑洞与现代材料相融合的建筑形式,将科普教育、科学研究、标本收藏、观赏娱乐为融为一体,充分运用模型、实物、标本、影视等多媒体形式,辅以高科技的声、光、电手段,向游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的科学内涵,缔造了小窑洞谱写大文章的佳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