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9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9篇
财政金融   205篇
工业经济   15篇
计划管理   233篇
经济学   545篇
综合类   191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232篇
农业经济   1222篇
经济概况   42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自从1978年的农村土地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市场出现了多种经营形式,传统的严格完全公有的农地产权制度开始发生变化。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思路着重分析了我国“两田制”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得出结论:我国农地产权模式的变迁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民、经济组织、政府等利益主体在特定约束条件下最优化各自目标函数而努力谋求最小交易成本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每一次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的较大规模变革,都是同步配套进行的,有其相互关联性和一般规律性.新中国成立后,在城乡对立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中,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农民收入分配制度和农村行政管理体制自成一体,封闭运行,城乡差别日益扩大,同时附带了明显的"外部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新的农村政策导向和农村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正在促使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由农村农业、城市工业的二元结构向城市、小城镇、乡村多种产业组合和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并存的三元结构转换,终将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必须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要求,进行一次最彻底的整体性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4.
《财经文摘》2008,(8):11-11
近年来由农地流转引发的个案较为突出、尖锐,群体性事件日增,社会矛盾日炽。2008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后,黑龙江富锦、江苏宜兴及陕西三门峡库区等地农民先后以群体而起的形式,单方面宣布收回“本属于”自己的土地所有权。  相似文献   
5.
小产权房,是指在农村集体用地、宅基地或农地上建设起来的房屋。 由于中国农地不能流转,小产权房一直被视为非法。目前,中国城市居民拥有的小产权房已占到村镇房屋建筑总面积330亿平方米的20%以上。  相似文献   
6.
陈春霞  冯巨章 《乡镇经济》2005,(1):11-13,32
本文先对模糊产权作出界定,然后讨论模糊产权的成因及其绩效,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存农地产权作一实证分析。本文指出产权界定的成本收益比较是产生模糊产权的原因,模糊产权虽然在一定条件下会有较高效率,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模糊产权是低效率的,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经济改革要减少甚至消灭模糊产权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有的农地制度是一种“共有私用”的公共产权制度。目前中国农地制度的产权结构是被分割的。农地产权的每个方面(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都存在农民以外的其它利益主体。这种特性体现在农地制度的方方面面,比如,土地再分配制度的形成实质上是上述产权框架下的一种有限理性的选择。另外,土地市场的发育不充分、对农地制度绩效的合理评价问题、农户的投入行为等等,都与上述制度框架有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刘雅静 《经济前沿》2004,(11):13-15
农民增收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社会重任,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安定和国富民强的国策问题。当前,制约我国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是制度性因素,如农地使用制度的缺陷导致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增收的渠道;不公平的税费制度使农民负担沉重;教育制度的缺憾导致农民素质低下;农产品流通制度改革的滞后造成农民利益长期受损等。所以,完善各种制度,并努力进行制度创新,当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曾世宏 《经济师》2005,(11):31-32
中国经济转型期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具有稳定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缓冲制度变迁功能,而农地产权的私人边际调整或界定受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制约具有很高的交易成本。因此,现阶段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不宜大规模私有化,而应在继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缩小委托———代理链、强化约束与激励机制、确保农地资产专用性。与此同时,要积极探索中国经济转型后农地产权制度安排的有效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0.
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工业化和城市化必然要占用农地,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土地资源供应政策和土地管理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我国目前城市圈地扩张无论是其规模,还是速度,都已经超越了城市化正常需要水平,和我国社会经济正常平稳发展所需土地不相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