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财政金融   148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291篇
经济学   313篇
综合类   137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261篇
农业经济   437篇
经济概况   4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4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土地革命”能否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整顿力度的大小,甚至也不取决于“垂直管理”制度的实施,而在于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对集体所有土地应有的“自由处置权”能否实现?  相似文献   
2.
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大势所趋,但是这一建设过程却不可能一步到位。本文提出把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突破口,同时分析了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就如何建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也是农民主要的财产形式,保护农民的财产权利,首要是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从当前农村土地征用和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看,大量的征地矛盾中存在着公权侵犯私权,行政权侵犯财产权的根本问题,例如:征地范围过宽导致滥用征用权,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导致利益分配不均,征地程序缺乏导致政府权力失衡等等。  相似文献   
4.
在欠发达地区,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开始凸现,文章试图从现行的征地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安排的研究分析中,探求欠发达地区失地农民权益丧失的根源及其表现,并通过与发达地区的对比,阐明欠发达地区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所具有的特殊性,进而指出,只有建立起与其特殊性相应的制度安排,才能使欠发达地区的失地农民权益得到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5.
动态信息     
《重庆国土房产》2004,(6):56-64
失地农民老有所养;市地房勘规院重视革命传统教育;直管公房非住宅竞标出租;百名老人喜庆重阳节;南岸区对业主委员会实行考核  相似文献   
6.
农地非农化中农地发展权定位与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农地非农化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有可或缺的农地发展权理念,因此,我国农地发展权的定位必须充分考虑农民权益尤其是失地农民权益问题,过速地农地非农化产生的内在原因,即由于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缺乏农地发展权这样一种产权安排而使得农地用途变衙巨大的土地增值分配混乱,引起土地权利相关主体的无序争夺,导致失地农民权益损失巨大.而基于农地发展权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依据农地产权进行补偿,即可以保证失地农民的利益,又可以使农地车肜之后的巨大土地价差有了合理的解释,引起诸多争议的土地增值问题也可以通过公平合理的分配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福建省为例,探讨失地农民问题形成的原因和双重二元经济条件下现行征地补偿标准的缺陷,指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单位农业用地产值和单位建设用地产值两者之间差距不断扩大,征地补偿标准应综合考虑土地的新用途对产值的边际贡献以及土地利用对当地GDP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刘晓兰 《经济师》2008,(4):27-27
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失地农民的产生,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的失去又导致养老问题的产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经济的持续发展都要求在发展中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在通过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现状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必将伴随着大量土地的“农转非”,产生大批失地农民。土地是农民的生命之源,生存之本。失地农民问题不仅会影响经济的发展,更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对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化的背后--农业的潜在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的实质含义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发展过程.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相适应,乡村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镇人口比重稳步上升,居民的精神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向城镇性质转化和强化.2000年中央提出<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各地掀起"城市化"和"工业化"甚至是"经营城市"的浪潮,致使大量的农业用地转为非农用途,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形成了四千万的失去土地又没有社会保障的农民存在,严重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