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5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里风 《经济视角》2008,(11):24-28
1986年.在福建省一个普通的海滨小镇陈埭,有一位16岁的普通少年丁志忠,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去首都北京闯荡一番。攥着1万块钱,丁志忠走遍了小镇上的所有鞋厂,挑出600双他认为最好卖的鞋,乘汽车去福州,花48元买一张去北京的火车票。  相似文献   
2.
从贩鞋起步.到成为上市民营公司年度100强的“最佳成长奖”,这一程丁志忠走了22年。论规模,论背景,论知名度,安踏不要说敢与耐克、阿迪达斯比,就是在本土品牌“李宁“面前.也是不折不扣的小矮人。然而,丁志忠却用敏锐的目光,发现了草根阶层的巨大需求。  相似文献   
3.
安踏对于草根精神的推崇,体现了一个成熟企业的社会责任。正如安踏总裁丁志忠所描述的:“我们的品牌使命就是将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几乎所有晋江鞋商都在体育上做文章,但特步是个例外,从明星代言到活动赞助,特步一直打文艺牌,这使得当家人丁水波与安踏的丁志忠等人比起来,更像是一个艺人。  相似文献   
5.
《经营者》2008,(1):143-143
企业家语录:“安踏不会做中国的耐克,而是要做中国的安踏、世界的安踏。打造中国人自己的体育品牌,让它受世人的尊敬,始终是我们的的梦想。”  相似文献   
6.
张青 《企业文化》2007,(4):65-67
21年前,那个走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盯着行人脚上鞋子的闽南小伙子自己也没有想到,他做的鞋——“安踏”如今“走遍”了大江南北。随着前乒乓球奥运冠军孔令辉的一句“我选择,我喜欢”,成为市场宠爱的体育名牌。“安踏”产自福建晋江,一个被称作“中国鞋都”的县级市。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遍布着1.3  相似文献   
7.
草根企业出身的安踏,没有李宁的奥运光环笼罩,没有健力宝这样的大财团作支撑,在掌门人丁志忠的带领下,在中国运动鞋市场硝烟弥漫的品牌战中脱颖而出。2009年,安踏的当家人以55亿元财富,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03位,成为这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里的财富新贵。  相似文献   
8.
在福建省晋江市一个靠海的小镇上,丁志忠起初被一个朴素的致富欲望所驱动,成为一个初中未毕业的鞋业作坊主。但接下来的时间,他凭借着实力从当地三千多家鞋企中脱颖而出,走向了“小镇鞋王”的宝座。  相似文献   
9.
袁宏明 《新财经》2005,(7):54-55
在传统行业企业的年轻创始人眼中,那些互联网领域的“小青年”真是值得羡慕。他们赶上了好时光,新经济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商业机会和良好的创业环境,只要有一个好主意,他们就可以到星巴克里优雅地和风险投资商们谈融资了。而像张志熔、潘培东、丁志忠这些人,则一律要白手起家、骈手抵足、一砖一瓦地累积财富,其间所经历的风吹日晒、百转千回,与那些互联网新锐们相比,简直天上人间。磨砺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这些年轻的传统行业创业型企业家身上,有许多同时代人少有的优秀品质:诚信、塌实、吃苦耐劳、拥有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极强的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10.
安踏,一个中国品牌的故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慧 《新财经》2007,(1):48-50
今天的安踏,连续五年市场销量排名第一。在众多体育运动品牌纷纷复制“安踏模式”的时候,这个不安分的行业小巨人已经将目标瞄准了国际市场。在这个与狼共舞的时代,选择去狼的地盘与狼争食,安踏和背后的丁志忠有着怎样的引人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