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1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692篇
工业经济   547篇
计划管理   2022篇
经济学   1276篇
综合类   515篇
运输经济   79篇
旅游经济   32篇
贸易经济   1337篇
农业经济   496篇
经济概况   2237篇
信息产业经济   69篇
邮电经济   4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674篇
  2013年   592篇
  2012年   701篇
  2011年   808篇
  2010年   827篇
  2009年   756篇
  2008年   996篇
  2007年   930篇
  2006年   678篇
  2005年   629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移动互联网带来革命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类社会的信息、经济、商业模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似乎在一夜之间,互联网公司成为了人类社会最具创新性、最具活力、最能颠覆已有产业结构的企业。随着阿里巴巴在美国的成功上市,中国社会也普遍认识到互联网时代来了,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变革也许并不亚于蒸汽机之于工业革命。处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电信运营  相似文献   
2.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精髓提炼,是面对国际两大社会形态的主要矛盾,经历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扬弃,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发展、共同享有的社会发展过程。这一思想,正在为国内外广大学者所接受,也为世界各国所接受,联合国曾多次把"人类命运共同体"写进决议,充分说明了中国话语体系的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有着哲学体系的本体论、认识论、矛盾论哲学构建,有着深层的哲学逻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对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的共建、共有、共享创造了认识论上的理论基础,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类诉求体现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4.
5.
张星伟 《价值工程》2019,38(31):58-60
为探索中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绿色发展模式的稳定性并制定有效的政策,通过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了在两国政府建立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利益共同体机制促进中企自觉履行环境责任的问题。研究表明,通过两国政府合作建立利益共同体机制,不仅能提高中企履行环境责任的意愿,还能提高中国政府的国际形象,降低监督成本,而且还能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意愿,降低合作风险,提高合作收益。  相似文献   
6.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按照市场需求和农民实际需要,通过双向选择,把大批有专长的科技人员直接下派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各项科技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新制度。大通县采取科技特派员的形式,将科技服务和农民增收结成利益共同体,一方面激活了农村科技站所的传统体制,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另一方面,特派员自身也获取了一定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7.
旅游资源标准的理论盲点与解决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向 《旅游学刊》2006,21(1):9-9
1951年,塞莫曼(Zimmerman)指出"资源"并不是自身形成的,也不是静态的,而是相对于人类活动会产生膨胀或压缩,也就是说,自然界中存在的树木、水、岩石等在没有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能力时就不是资源.这个观点对于旅游资源的讨论也是适用的,事物对游客有吸引力才成为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8.
宏观历史(Macro History)旨在描绘历史的长期性整体图景和长期性基本事实,而不是聚焦于短期研究和细部的截面分析。  相似文献   
9.
《东方企业家》2003,(4):147-147
在人类对理想的所有追求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够在公众行为中得以显现。其他所有的这种求索,都只能满足于细微和模糊的行为。然而,它们加在一起的总和,要比那些众所周知、广泛认同的行为强大千倍,与前者相比,后者就好比深海波涛上的泡沫一样。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