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83篇
工业经济   39篇
计划管理   250篇
经济学   63篇
综合类   70篇
运输经济   11篇
旅游经济   6篇
贸易经济   179篇
农业经济   15篇
经济概况   248篇
信息产业经济   22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茅于轼 《新财富》2003,(10):84-86
1986年我在哈佛大学访问。此前一年多,钱颖一刚刚从耶鲁大学拿到运筹学硕士学位,转到哈佛大学经济系攻读经济学,我们有了交往,那年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在哈佛大学召开第二届年会,我参与了年会的准备组织工作,会上钱颖一当选为学会主席,会后学会的杂务工作,像复印、邮寄、整理文档等工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在近几十年特别是近十年来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学这个网络与文学紧密结合的产物也随之迅速发展,并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本文对网络文学的产生、网络文学作家的成长、网络文学的文化特性及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反叛、网络文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张诚伟 《中国工商》2002,(6):182-182
以经济专栏作家身份赢得几可与武侠大师金庸比肩的名气,林行止不愧为“香江第一健笔”。关于这个头衔的来源,还有一则故事。  相似文献   
4.
赵彤 《中关村》2004,(4):119-121
老祖宗传给我们一把尺子,让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惯于对一个人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测量:人品,道德,气质,风度,贡献,破坏,等等等等。这把尺子不够精密,但可以四舍五入;不够准确,但是历史久远,上面沧桑的纹络不由得你不信。衡来量去多半会有一个不算结果的结果,所谓的盖棺定论:他是一个好人或者是一个坏人。是一个文人或者是一个武士。是一个对人类有贡献的或是庸碌无为。我们习惯于用这把尺子来标尺形形色色的人。偶尔会有迷惑不解的状态,但因其求同存异的伟大功能和四舍五入的优良传统,多半是横行天下无所不能的。即便是在倡导独树一帜百家…  相似文献   
5.
文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社会环境是第一要素,作家是第二要素.其中社会环境决定了作家因素的形成和发展,社会环境因素和作家因素的合力导致了文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我曾幻想当一名医生或者当个作家可不曾想参加工作后,竟和数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7.
2007年7月15日,陕西十多名知名作家来到西汉高速公路建设现场,进行了为期4天的实地采风活动。作家们重走蜀道天堑之路,亲身感受了诗仙李白“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切身体验了穿越秦巴的世纪工程——西汉高速公路建设的艰难险阻,并与建设者们共同见证了陕西交通跨越发展的辉煌成就。在采风现场,作家们深为西汉高速建设者们的奉献精神所感染,  相似文献   
8.
电视连续剧《潘汉年》的播放,使我们对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潘汉年有了深切的了解。但潘汉年不仅是一名出色的革命家,在当年还是一位勇猛的杂文名将。潘汉年(1906-1977年),又名潘建行、彭一清、肖叔安等,宜兴市归径乡陆平村人。潘汉年的杂文创作,与他早年所  相似文献   
9.
伊国华 《西部人》2003,(3):34-35
女装 70年代的女性穿着蓝、灰、军绿色或者小碎花的上衣,穿着蓝、灰、军绿色或者黑色的裁剪肥大的裤子.夏天也有人穿裙子,只有学龄女孩穿花裙子,成年妇女的裙子则是蓝、灰、黑色的,裙子上小心翼翼地打了褶.最时髦的追求美的姑娘会穿白裙子,质地是白"的确良"的,因为布料的原因,有时隐约可见裙子里侧的内裤颜色.这种白裙引来老年妇女和男性的侧目注视.在我们那条街上,穿白裙的姑娘往往被视为"不学好"的浪女.  相似文献   
10.
10月17日,文学大师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巴金研究会会长陈思和说,巴金可以说是“五·四”新文学时代的最后一位大师,他的逝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据10月18日《中国青年报》)巴金一生著作等身,蜚声中外。他的魅力是双重的,既有卷帙浩繁的著作为世人所称道,更有丰富的文化人格内涵为世人所景仰。有人说巴金是继鲁迅之后又一个自觉地肩负起改造国民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