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财政金融   495篇
工业经济   143篇
计划管理   699篇
经济学   517篇
综合类   251篇
运输经济   25篇
旅游经济   9篇
贸易经济   526篇
农业经济   164篇
经济概况   517篇
信息产业经济   6篇
邮电经济   1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0 毫秒
1.
2.
文章基于10个智慧供应链金融案例,对供应链金融中信息通信技术的赋能机制、作用机理及所实现的智慧效应进行了梳理,报告了供应链金融进行智慧化创新的内在逻辑.通过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展开实践案例资料调查,反映了供应链金融业务迫切需要新的技术支撑以解决资金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构建出"需求—手段—中介—效应"这一供应链金融创新机理模型,揭示了供应链金融智慧化创新的路径方法.  相似文献   
3.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央对手方机制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同时也将风险集中在自身.本文通过分析中央对手方的风险机理和内在功能,提出衍生品市场风险治理的创新思路,并结合《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欧洲市场基础设施规则》《多德—弗兰克法案》等域外法律的规定,构建我国中央对手方的法律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4.
5.
虚拟企业的网络合作精神及内在要求(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企业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支撑、为及时抓住特定的市场机遇而组建的一种本质为诸种企业核心能力的互补性联合的动态组织合作模式,它是知识经济时代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由于虚拟企业的特殊性,它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很多方面有别于传统企业。本文从虚拟企业文化核心及内在要求出发,浅析虚拟企业文化的塑造。  相似文献   
6.
肖萍 《经济师》2005,25(5):33-34
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不仅在知识、技能、经验上,而且在内在品德、心理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只有这样的发展,才能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发展,才能最终保证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明存亡之道,晓兴衰之理。中国五千年历史给予了我们不竭的管理思想宝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历史的角度,以对中华古代文化的剖析,为企业家提供产业决策、制度决策、人才决策从价值观、思维方式、心态、方法层面的思想智慧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钟伟 《国际贸易》2002,(5):51-53
长期因素 欧元内在不稳定的长期因素有三种,一是欧元难以形成"欧元资产池"使得欧元是否稳定成为与国际私人投资几乎无关的命题;二是长期固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于稳定欧元有害无益;三是日益扩展和庞大的欧元区意味着越缺乏吸引力和不稳定的欧元.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物权法》对不动产政策导向 我国《物权法》涉及的不动产主要是房地产和土地资源等。《物权法》涉及房地产业和土地资源的主要有六个方面:其一是住宅七十年使用权到期自动续期,提升了房屋的内在价值;其二是严格的土地制度预示着未来调控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需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存款保险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存款保险制度在国际上产生发展的背景分析 ,发现该制度在实践中有内在的必然性 ,在理论上有坚实的基础 ,银行的存在是金融效率所在 ,尽管挤兑可能会发生甚至迅速演化为银行危机 ,但不能否定银行的客观必要性。相反 ,需要防止挤兑和银行危机发生的制度安排 ,其中没有任何一种安排能够取代存款保险制度。中国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采纳这一制度以适应市场化金融改革开放的需要 ,当然相应的技术问题仍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