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8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5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2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夏伟 《投资与理财》2018,(6):126-127
斫琴,只因自由和热爱。关上竹扉。屋外的嘈杂似乎被隔绝。几杯浓茶过后,陈峰永更显快意,他取出自己的古琴,两手轻抚琴弦,一动一静之间,世界变得深沉。“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个外表粗犷的中年男人,低声细吟,沉浸在自己的琴声里。陈峰永是传统文化的追随者。  相似文献   
2.
正斫琴Chinese zither manufacturing标准standards师法自然learning from nature人文属性humanity property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考工记》Nature methods,high quality material and sophisticated technology achieve a perfect zither.——(Kaogongji)  相似文献   
3.
韩西芹 《今日重庆》2012,(11):64-66
古琴之妙,妙在清逸。清微悠远中悄然渗出含蓄的魅力,从不张扬的那种自信,一如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精神的表达。今年"十一"长假,位于重庆渝北的结庐书画社琴音不断,重庆天风古琴院在这里举行雅集,翩然而至的重庆琴友济济一堂。室内,琴人们在暗黄的古旧琴几上,手抚七弦,或抚琴而歌,或听琴悠思。《流水》、《忆故人》、《归去来辞》、《寒夜》……一曲曲琴韵、诗情随弦拨动,撼人心弦。虽身处厅室,却宛在山静秋鸣的高山,闻听松风远拂,石涧流寒,两耳是知音。  相似文献   
4.
沙勇 《价值工程》2010,29(17):200-201
古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远古时期的各种传说到周代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从此琴学兴盛。直至文化大革命元气大伤而从此不为后人所知。古琴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保护它,发扬它,让它重新登上舞台。为了不让它从此沦为博物馆中的艺术品,我们的民族音乐家们和音乐爱好者一直在努力改革。  相似文献   
5.
古琴长韵     
艾露露 《今日重庆》2012,(10):68-69
古琴历史悠久,相传为上古伏羲所创,先秦时期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庙堂市井,皆闻其音,成为一种流行乐器。目前我们能见到的年代最早的古琴出土于两千多年前的湖北曾侯乙墓;汉晋时期,古琴逐渐进入文人书斋,开始被赋予高雅风流之趣,出现了嵇康、阮籍等文人琴家,  相似文献   
6.
从在大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培养上,不能仅停留在欣赏、学习和模仿阶段,更应该培养其人文精神、人文修养、人文传承等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心斋之乐     
独独喜爱古琴的声音,没有轻俏浮华,低沉厚重的音调不是在炫耀柔媚,而是与心灵的窃语,求精神上的自省,心境清逸。琴为雅乐,故不可一日不对清音。明代屠隆说,居士谈古,若无古琴,新者亦须壁悬一床,无论能操否,纵不善操,亦当有琴。然吾非居士,壁悬一器,乃求取中正之道,沉浸此声无非以乐之韵律涵养笔墨间,以此见人之畅适,方为实际。  相似文献   
8.
一炉篆香,七弦泠泠,追求弦外之音的深邃意境,所谓知音可贵。古琴,其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诗经》时代。是所有传统文化追随者心仪的雅好。当古琴越来越受到重庆人亲睐的时候,同样的缭绕,同样的清淡,又同样的挥之不去。不必逃避山野,身居繁华你也能找到心灵安静的栖息地。[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静子 《今日重庆》2009,(4):102-103
一支支古曲,恍若“心灵漫游的向导”,让语言不通的听众为之共鸣为之陶醉 音乐是无国界的,古琴的美好乐音无需任何解释就能感染听众,而这正是古琴文化的魅力所在。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中国古代历史最悠久、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之一。  相似文献   
10.
这个地方真的是一个村。我们在那里造访的两三天内,不时有村民不请自来。他们走进院子,连门都不敲,拧开门就进来,站着跟房东吹两句散牛,然后不送自走;或者带来点儿自己烤的点心,让这家人和客人分享。住下的第二天晚上,村里举行了一次有130多人参加的本村音乐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