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75篇
工业经济   22篇
计划管理   73篇
经济学   57篇
综合类   67篇
运输经济   5篇
旅游经济   11篇
贸易经济   61篇
农业经济   45篇
经济概况   189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历代封建统治者,从政治上的“农本观念”出发,不乏倡导劝农,或官撰农书,进行劝民务农的说教,并借以指导全国或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兆人本业》三卷,为唐代武则天删定,这是我国历史上用最高统治者的名义发表的一部农书,也是我国最早的官修农书。《唐会要》载“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四月七日,太后撰《百寮新诫》及《兆人本业记》,颁朝集使。”又《旧唐书·文宗记》载太和二年(公元828年)二月“庚戌敕李绎所进,则天后删定以《兆人本业记》之卷,宣令所在州县,写本散配乡村。”这部书曾颁行天下,以后的唐朝皇帝也推崇此书,并定为制度,“每年二月…  相似文献   
2.
唐代末期藩镇割据,各地方势力相继摆脱中央政权的控制,静海军节度使刘隐雄据岭南,刘隐死后其弟刘龚于公元917年即位称帝,国号大越,次年改称汉(史学界称之为南汉),以广州为都城,称兴王府,在位26年,公元942年死,庙号高祖。第三子刘玢继位,被其四弟弑,在位仅1年,谥日殇帝。  相似文献   
3.
4.
姑苏印象     
晓文 《陕西审计》2004,(5):40-40
初识姑苏(苏州)是从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一首诗里,“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诗中描绘的江南景色让人十分向往。今年,我有幸到姑苏一游,南国的风光与风土人情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6.
唐宋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唐代各种变化之中赋税的变化非常突出,以往的研究往往局限于研究赋税制本身,对引起这一变化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罕有论及。本文进行粗略的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唐代三种不同文化内涵的小说观念共同影响作用着唐代的小说创作。儒家小说观主导着小说的创作思维走向,史家小说观影响着小说创作的外在形式并提高了小说的地位,文家小说观最终内在地引领着小说走向文学的审美和取得文体的独立。  相似文献   
8.
付光明 《河北财会》1993,(11):48-48
1、预算编制,唐初,由于租庸调制的巩固发展,国库收入得到基本保证,因而确定了比较周密的预算制度。武德元年三月令“每一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为省,户部总而领焉”。(《旧唐书卷43第1825页)编制方法是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汇编,最后由户部总其成,州县籍簿要上报五份,省籍上报一份到户部,开元十八年十一月敕;“诸户籍三年一造,起正月上旬,县司责手实计帐;赴州依式勘造,乡别为卷,总写三通,其缝皆注某州某县某年籍,州名用州印,县名用县印,三月三十日纳讫,并装潢一通,送尚书省,州县各留一通,所须纸笔装潢,并皆出当户内口,户别一钱。其户每以造籍年预定为九等,便注籍脚,有析先新附者,于旧户后以次编附”。(《唐会要》第1848页)这结编造预算作了详细的时间规定。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户部尚书李林甫秉政,认为每年编制一次预算,不仅工作麻烦,而且所费很多,于是作了重要改变:“有不稳便于人,非当上所出者,随意沿革,务从允便,即人知定源,政有常文,编成五卷,以为《长行旨符》,省事司每年但据应支物数颁行,每州不过一两纸,仍附驿送敕,”(《通典》即以《长行者符》作为征收依据,不须每年编制一次预算。每年如果有临时性项目,仍须单独编造,这样,可以简省很多事,但到安史之乱时藩镇割据,就谈不上编造预算了,天宝三年改年为载,规定造籍记岁月称若干载,这年二月制天下籍造四本,京师、东京、尚书省、户部各贮一本。天宝十二载(753年)停送东京籍,据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史官李吉甫等撰《元和国计薄》统计,虽然有部分地区恢复了预算,但到宗字(公元847-858)时又令停止。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历史上,有的审计机构以“审计”命名,如宋代的审计司;有的审计机构则不是以“审计”命名,如唐代的比部。本文根据有关史料,将我国历代封建王朝设置的以审计冠名的审计机构,归纳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唐人对"忠"的理解有一个变化过程。忠在唐代逐渐由一种做人准则演变为臣民对君主、国家的态度,特别是官吏、高级官吏对君主的态度。移孝于忠,扬名显亲是忠孝关系最好的结合点,唐人重视为国建功立业,不过"死事一君"的忠节观念在唐代尚非主流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