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35篇
计划管理   17篇
经济学   23篇
综合类   5篇
贸易经济   80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5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佳 《中亚信息》2002,(5):29-30
据哈萨克斯坦国家银行提供的资料,2001年哈国企业的对外贸易额为173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7.5%。但从其结构看,却未必令人满意,因为进口额增加了20%,出口额仅增加了2%。2001年业务往来帐户的赤字超过17亿美元(2000年盈余4.12亿美元),占国内  相似文献   
2.
金三林 《浙江经济》2006,(15):10-11
当前,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外贸顺差过大、货币供给过多、固定资产投资反弹、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对这些问题的成因及影响,有必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英国《金融时报》7月11日】7月10日,中国海关总署宣布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规模已经出现明显缩小,累计贸易顺差比去年同期下降11.8%,净减少132.1亿美元。在官方读本中,今年以来中国的一般贸易进口大幅上涨,促成了外贸顺差规模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上半年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概括而言,集中表现为“三过”问题(外贸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经济由偏快转向偏热的趋势在加强,但还没有出现较为明显的过热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黄瑾 《南方金融》2006,(4):26-29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广东大额贸易顺差的大幅增长与投资回落、进口替代作用增强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全国顺差扩大的共性因素息息相关,也与广东外贸特有的“以外资、加工贸易”为主导的外贸结构有很大关系,这种有别于其他省份的外贸结构减弱了贸易摩擦和汇率波动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平衡贸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南方金融》2006,(12):72
11月份广州分行辖区贷款增速明显放缓;11月份广州票据贴现利率上升;1—11月广东工业增加值增长18.3%;1—11月广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8%;1—11月广东外贸顺差增长66.4%。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几年外贸顺差的连创新高,并且进、出口增长的走势与世界经济的联动性日益明显,我国的实体经济已经越来越融入全球经济的大环境当中。同时,我们外贸结构的升级也正在以更快的步伐前进,我国双边贸易的高速增长仍将维持一段时间。中国股市在经历了“2.27”暴跌之后,全球各主要股市随后也遭到重挫。笔者并不认为目前中国的股市对于全球市场有如此巨大的影响,但是全球石油美元的流动以及日元利差交易的变化情况已经逐渐受到国内投资者的重视,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了全球市场的重要一环。在国内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与世界联动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外部因素对于国内经济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也要从其他国家的历史发展经验当中吸取金融安全监管方面的教训。  相似文献   
8.
据海关统计,今年1-5月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总值为3745.3亿美元,比2011年同期(下同)增长5%,低于全国增幅2.7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24.8%。其中,出口2185.2亿美元,增长6.9%,占全国出口总值的28.2%;进口1560.1亿美元,增长2.4%,占全国进口总值的21.2%,出口和进口的增幅分别比全国小1.8个和4.3个百分点,进口差距略有减小。1-5月广东外贸顺差625.1亿美元。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以来,中国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长期以来,我国外贸顺差过多,出口多于进口导致国际贸易失衡。如今,中国贸易政策的航向正在调转,政府发出了扩大进口的积极信号,明确表示,要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随着进口限制逐渐放宽,进口手续不断简化,  相似文献   
10.
2012年是中国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的一年。如何科学看待我国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的地位和作用,直接影响我们对宏观经济走势的判断,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决策的着力点,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节奏。本文以数据和事实,以求实证探讨:我国不是出口主导型经济体;外贸依存度被误读;我国外贸顺差占GDP比重已回到2000年水平,已基本均衡,顺差已不是重要问题;我国消费中需要扩大的是服务消费和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而这些不仅不需要通过减缓出口来解决,相反,国内商品消费的增长需要出口增长来支持。文章最后指出,2012年的最大风险是金融危机时出口负增长是否会重现,因此必须保持净出口的正贡献;长远看,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贡献度分别保持在4.0~4.5、2.5~3.0及1.0个百分点,总共年增8.0%较科学;进出口也要保持均衡增长,其中出口年增12%,进口年增13%~14%较稳妥。这些观点和论断对我们稳定外经贸发展、促进宏观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