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4篇
工业经济   15篇
计划管理   97篇
经济学   47篇
综合类   79篇
旅游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103篇
农业经济   10篇
经济概况   232篇
信息产业经济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生豪莎士比亚戏剧的译介思想和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从三个方面全面介绍了朱生豪的莎士比亚戏剧译介过程及其贡献:朱生豪是我国解读说不完、道不尽的莎士比亚的第一人;朱译莎剧质量之高“迄今仍无出其右者”;朱生豪是不屈不挠、立志填补中国文化空白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2.
杨晶 《商界》2008,(6):52-55
这是一出情节错综的现实版“无间道”,发生在我国维生素B5生产领域,主要案情为盗取商业秘密。在这出“无间道”大戏中,内鬼,线人,神秘人,双面间谋等各种角勾画应俱全,争斗双方各执一词,整个案件迷雾重重……  相似文献   
3.
<推销员之死>是阿瑟·密勒的代表作,剧作家阿瑟·密勒因其真实地揭露美国资本主义社会下小人物的命运,其道德勇气深受推崇.该剧确立了他在美国戏剧界的地位.它通过威利·洛曼这个悲剧角色,对个人的悲剧提供了具有战后美国特色的解读.一个小人物能否成为悲剧人物一直是评论家主要的争议.而该剧却给了我们一个肯定的答案.奉文主要分析剧中主人公--小人物威利及其与妻子等人的关系,以及导致他对个人生活与职业的误解直至最后结局的主要原因,来阐释该剧的真正意义,即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困境.这也是现代社会所暗含的悲剧主题.  相似文献   
4.
晁歌 《嘉兴学院学报》2004,16(4):9-13,38
作者对战争年代中国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沙可夫的领导艺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高度的概括:沙可夫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以高度的政治智慧、精湛的业务能力和高尚的品质出色地领导了苏区、延安和晋察翼边区的文化事业和戏剧运动,给后人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无价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张颐武 《中关村》2005,(11):106-108
每到十月,中国的媒体、出版业都开始关切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归属。200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英国戏剧家品特,总算让我们松了一口气。因为此公不像前几年的几位那么陌生,在八十年代大家追捧荒诞派戏剧的时候,品特就被介绍到中国来了,我们对于他还是有所了解的。但我还是可以发现,这里有一个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在八十年代介绍和吸收外国文学的潮流过去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曾经强烈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写作的当代外国文学创作受到的关注愈来愈少,和批评理论研究的引进与借用相反,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无论在一般读者中间还是在中国作家中都开始减弱。如品特这样的剧作家,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暴风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这部作品具有的艺术美,即朦胧美、寓意美、真实美、声音美和成熟美,体现了作者想把关从艺术移进现实中,按照美来塑造人的本质和人类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娜拉结婚八年.处于丈夫的玩偶的地位而浑然不觉.为何?本文探讨了两大原因.一是客观方面的.来自社会和她丈夫的男权思想,二则是源自娜拉自身,她的不成熟的小孩子性格和依附心理等等因素是她沦为此种地步的内部原因.由此我们可知易卜生在本剧中关注了人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神话-仪式的分析,揭示了神话-仪式中所蕴涵的戏剧因素.这些戏剧因素分别是戏剧性的内容(神话)、戏剧艺术的呈现方式(扮演)、戏剧表演和欣赏的心理准备(有意的自欺)以及戏剧的情感功能(集体体验).由于具备了这些基本的戏剧因素,这种神话-仪式可以被称为仪式戏剧.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戏曲美学思想在于"情","诗意现实主义"美学思想重在"思"。先锋戏剧创作吸收两者的美学特征,将"情思"融于作品之中,在"传统戏曲"美学思想中"抒情言志",在"诗意现实主义"美学思想中"思辩求知"。  相似文献   
10.
尤金·奥尼尔在他的戏剧作品中不仅揭示了美国社会的种种异化现象 ,而且展现了人类不灭的希望。他在艺术表现手法上 ,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探索 ,如 ,用音响、旁白、面具、幻觉等来外化人物的内心世界 ;象征手法的广泛应用 ;对古希腊戏剧中“和唱队”的推陈出新等 ,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为 2 0世纪世界戏剧的发展提供了不朽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