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10篇
经济学   11篇
综合类   5篇
贸易经济   7篇
农业经济   43篇
经济概况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家庭中主要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增加了家庭的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引起农村家庭人口结构发生变化,造成农村劳动力结构不合理,并直接制约着农村农业生产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提高留守人口的劳动技能、教育水平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反哺家乡一系列举措,使得农业生产发展不会受到牵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家庭留守问题与农业生产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土地非农开发利用规模日益扩大,农村土地面积呈逐年减少趋势。加之农村亿万农民进城务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能承接流转的土地等原因,土地撂荒现象普遍存在,直接对我国粮食供给安全构成威胁。本文在分析农村土地撂荒原因的基础上,从财政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商》2015,(52)
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深入和长期实行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导致我国城乡发展严重不平衡。农村劳动力通过非农工作来增加收入,因此各地农村耕地撂荒现象日益严重,造成了耕地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文介绍了我国耕地撂荒的现状,探究了其原因并且对其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
农村耕地撂荒问题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实施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是,由于受农村劳动力转移、种粮比较效益低下、农业基础设施滞后等因素影响,部分偏远山区耕地撂荒现象比较突出,已成为当地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难题。笔者通过多年调查走访,对四川省大竹县农村耕地撂荒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耕地撂荒的现状据统计,2013年大竹县耕地撂荒面积达16448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  相似文献   
5.
地咋荒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土地撂荒问题的提出我国农村从1984年开始实行第一轮土地承包15年不变。这一政策源于农民的伟大创造,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种田积极性。政策和科学技术的力量(如杂交水稻的普遍推广),在步入21世纪之前,用事实回答并解决了"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1998年起,农村土地15年承包期在全国各地陆续到期,中央又及时制定了"延长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江泽民总书记指出:"30年以后也没有必要再变"(江泽民总书记1998年9月25日在安徽考察工作时的讲话)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国广大  相似文献   
6.
据《中国统计摘要2010》显示,全国每年减少7000多个村民委员会,即平均每天有近20个行政村在消失。据《光明日报》报道,近年来农村土地撂荒日益严重,影响农业稳定和粮食安全。在湖北省滨湖村,农民对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兴趣不大,  相似文献   
7.
关于农村耕地撂荒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是在1998年大洪水和连续的、愈演愈烈的沙尘暴的背景下.以连续多年粮食丰收为依托而碍“实施的,不知不觉间.退耕还林政策已实施近5个年头了。和2000年这一政生刚推出时有所不同:媒体热捧、地方政府争抢工程量、农民急盼退耕的景象已然不见。退耕了却没有拿到补贴的农民开始哭诉,政府则在呼吁保障农田.媒体热情报道一个个地方曾撂荒许久的农田被抢种一空的喜讯。  相似文献   
9.
长假春节回老家。带着土地问题走亲访友。去了四乡一镇,也到田边地头转转,顺便与村民摆谈,总的印象是,近几年通过国家农村改革政策的不断深入,农民减负得了实惠,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住房改建不收费,住房条件得到改善,见到新房座座,居者有其屋,尤其是公路沿线,围绕中心场镇的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步伐更坚实,农民的生活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一些村社成片耕地撂荒,土地浪费严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和田地区耕地大面积撂荒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丽 《中国农史》2005,24(1):88-99
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干旱及风沙区的新疆和田绿洲,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民国政府1939年开始在和田地区大力推行垦荒运动,至1944年主要农业区六县耕地面积平均增长103.7%;然而1945年后各县耕地面积却呈明显减少趋势,1948年与1944年比较,耕地面积减少了25.6%,有51.6%的垦荒新增耕地被撂荒地抵消。根据档案资料分析,此时期水资源状况基本稳定,不是耕地大面积撂荒的决定性因子,但却是制约各地区人口数量、垦荒规模和耕地面积总水平的关键因子。地区人口增长过多引发对耕地面积的需求扩大,对耕地灌溉甲水的需求随之增长,由此呈现出农田灌溉水不足的表象,造成地区人口、耕地水平与水资源承载力相互关系失调;即影响和田地区耕地撂荒的关键是当地水资源总量与人口规模、耕地面积总水平的平衡关系,突破这个平衡就必然引起耕地的撂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