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2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2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郑益群 《广西经济》2001,(C00):49-50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九五”期间,柳州地区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加大了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促使粮食增产丰收。据统计,“九五”期间,全地区粮食播种面积为2879.27万亩,比“八五”期间增加214.77万亩,粮食单产253.3公斤/亩,比增29.1公斤/亩,增产13.0%,粮食总产729.21万吨,比增131.82万吨,增产22.1%。眩要粮食作物水稻单产342.7公斤/亩,比增54.0公斤/亩,增产18.7%,玉米单产196.0公斤/亩,比增25.2公斤。亩,增产14.8%,经过5年的发展,柳州地区从粮食调入地区转变成粮食自治有余地区。  相似文献   
3.
冯志坚 《广西经济》2001,(C00):40-40
商业所有制结构得到调整。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商业体制打破了国有商业独家经营的局面,实现了由少渠道、多环节、封闭型的体制,向多渠道、少五一节、开放型流通体制转变。据统计,从1980年到1997年,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国有经济所占比重由52%下降到23%,集体经济由44.6%下降到18%,非公有制经济由4%上升到59%。特别是这两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得到更为迅猛的发展。以柳州地区为例,1999年全地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90737万元,其中国有占13.6%,集体占6.5%,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达79.9%。这主要是益于柳州地委、行署“发展经济、搞活流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刘俊民 《广西经济》2001,(C00):29-30
(一)畜牧产品产量和畜禽存栏量成倍增长。20看来,柳州地区畜牧业全社会提供了899.12吨肉,彻底结束了柳州地区外调猪肉的历史,近年来每年还外销猪肉40多万头。2000年全地区肉类总产量35.81万吨,比1978年增加30.66万吨,是1978年的6.95倍。全地区人均占有肉类90.33公斤,是1978年人均占有肉类17.18公斤的5.23倍。2000年全地区生猪存栏238.04万头,出栏肉猪371.58万头,比1978年分别增加2.25倍和7.15倍。肉牛存栏113.4万头,出栏肉牛26.63万只,家禽存笼1238.53万羽,出栏1809.67万羽,均比1978年翻了10番多。  相似文献   
5.
6.
<正> 广西柳州地区有林业用地210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2.3%,相当于全地区耕地面积470.88万亩的4.6倍。随着“需求—生产—贸易”市场经济运行的诱导,林业份额上升将成为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柳州地区林业开发获得了巨大的发展,1982年至1985年的五年间,年平均人工造林  相似文献   
7.
《广西经济》2001,(C00):27-28
公路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一个地方公路建设的快慢,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将对西部地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因此,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认真做好公路建设这篇文章,对加快柳州地区公路路网改建,改变柳州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状况,促进柳州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松岐 《广西经济》2001,(C00):33-33
柳州地区地处桂中,面积2.6万平方公里,人口400多万。她位于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带,年均气温17℃-21℃,年均降水量1200-1700毫米,加上人均耕地面积达1.26亩;居全广西之首。因此,非常适合发展糖蔗生产。但是,解放前,由于除少数农民自办的,人推牛拉的土榨外,全地区没有一家糖厂,因此,糖蔗生产也几乎等于零。直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全地区的糖生产才获得迅速发展。不过,要说柳州地区的糖蔗生产真正步入快车道,还是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在南巡讲话的鼓舞下,柳州地区的领导们在经营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毅然把糖蔗生产确定为富民、富财政的第一支柱产业来抓,投入了的人力物力。从而使全地区的糖蔗产量成倍增长,步入了空前的辉煌。据统计部门提供的数字,到1998/1999年榨季,全地区种蔗面积达137.4万亩,比1979年增加了115.9万亩,增长249.09%;进厂原料518万吨,比1979年增加419万吨。更可喜的是,随着糖蔗生产中科技含量的提高,高糖高产良种蔗的种植面积也日益扩大。1999年高产炕糖良种的面积已达到24.8万亩,其中,新台糖16、20、22、23号分别为17.8万亩、0.57万亩,1549亩和239亩。在2-3年内高精良种要达到总面积的80-90%。糖蔗生产的大发展,促进了柳州地区制糖业的起飞。到1997/1998年榨季。全地区已有中、小型糖厂17家,日压榨能力达4.2550万吨;比1979年增加3800吨,共产糖50.32万吨,分别是1958处和1978年的1005.4和29倍。本榨季,全地区的蔗糖生产共实现税金18802万元,比1979年增加18679.11万元。糖蔗生产已成为全地区各级政府及农民收入的主要财源之一。如被国家定为全国糖料生产基地的来宾县,1997-1998年榨季共种蔗45万亩,产进厂原料168万吨,产糖17.6万吨,实现税金8000万元。同年,该县风凰镇产糖蔗24万吨,实现税金480万元,占全镇财政收入的89%。同是这个县的北五乡该年农民人均种收入收入达2041.5元,其中佳田村民委更达5671.3元。该县的“种蔗大王”黄世杰,1998年种蔗1700亩,产糖蔗7000余吨,收入超百万元。象州县石龙镇,农民人均种蔗2亩,产蔗7吨多。去年,全镇甘蔗总产值达2300余万元,为镇财政增收250万元。农民人均种蔗收入1300余元。今天,举目昔日贫穷落后的桂中大地,一栋栋被人们喜称为“甘蔗楼”的楼房,一辆辆被称之为“甘蔗车”的汽车、拖拉机、摩托车随处可见。糖蔗-这一甜蜜的产业,正在给桂中人民酿制出甜蜜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10.
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大局,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部署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千差万别,以往发展的基础不同,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不同。因此,面对同样的历史机遇,结合柳州地区的客观条件,笔者认为,下决心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发展区域性特色农业,是加快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之一,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柳州地区提出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