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申古 《东北之窗》2014,(19):89-89
正大连市神谷中医院神经内科程少民主任介绍说:秋燥症是因空气中缺乏水分,引发机体不适所致的一种秋日病。因秋季天气逐渐转凉,空气湿度下降,水气减少,蒸发速度加快,干燥度增大,人体吸入干燥空气后,燥症也就成了秋季里最常见和最容易发生的症状。中医认为"燥邪"乘机而入,伤肺、伤阴、伤津从而造成身体的病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艳子 《企业文化》2001,(10):64-65
秋防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当我们度过炎热的酷暑,步入凉爽的秋天时,人体的生理特点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易于发生或加重某些病征。因此,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人体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秋燥与秋愁     
周升平 《东北之窗》2013,(17):71-71
清肃肺气润燥在秋季临证时应予考虑,疾病的病机、症状在不同的季节往往会因时而异,清肺润燥非常重要。愁字是由"秋"和"心"二字所组成,这一古老的汉字,形象、准确地表达了人们在秋天容易出现的情绪——秋愁。愁易诱发沉疴的发作,新疾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粥食防秋燥     
《城市技术监督》2001,(9):62-62
莲藕百合粥:鲜藕适量,切成薄片,与梗米50克同入砂锅煮,粥将熟时放入鲜百合10克(若为干品,则取5克,与藕、米同入锅煮),食时,可放少量冰糖调味。每日1-2次。 百合杏仁粥:干百合5克、去皮杏仁10克(打烂), 与梗米50克同煮为粥(鲜百合10克,在粥将熟时放入),食时,调蜂蜜适量,温食。每日1~2次。 玄参麦冬粥:玄参、麦冬各10克,煎汤取汁备用;用梗米50克煮粥,熟后加入药汁,令沸。食时,调蜂蜜适量。每日1~2次。 山药大枣粥:山药、大枣各10克,与梗米50克煮粥食之,每日1-2次。 蔗汁粥:新…  相似文献   
5.
每到秋季,许多人就会感到身体不适,甚至有的会出现口干舌燥、鼻咽燥涩、皮肤干枯、干咳少痰、烦躁不安等等,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秋燥症”。下面介绍几种预防的办法。1、要早睡早起。由于秋季天气较凉,风声较急,地气清肃,万物变色,人们宜早睡早起,使意志安逸宁静。这样收敛神气,可使肺气不受秋燥的损害,从而保持肺的清肃功能。2、要调节饮食。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秋天饮食调养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为重。应多饮些开水、豆浆、牛奶,还应多吃些芝麻、银耳、板栗、红枣等清补之品,同时还应少食冷饮以及燥热辛辣之物。3、要…  相似文献   
6.
《辽宁经济统计》2003,(10):47-47
  相似文献   
7.
申古 《东北之窗》2014,(21):67-67
正进入秋季,天气转凉,各医院门诊患者开始增多,神谷中医专家贺义贤主任介绍说,目前,秋季最常见的肠胃疾病、"热伤风"和心血管等疾病已进入了高发期。神谷专家提醒广大市民,秋季防病要重视,科学保健正当时。神谷中医脾胃专家贺义贤主任介绍说,秋季要防"热伤风"。秋季天气渐凉,不少人早早就添加衣服,唯恐伤风感冒,却不知这样反而易患"热伤风"。常言说"春捂秋冻"、"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人体体温调节是皮下毛  相似文献   
8.
秋高气爽,虽然天气宜人,但许多人会有不同程度的口干咽燥、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秋燥表现。一些人认为这是正常反应,殊不知,若不及时除燥,秋燥还会进一步影响脏腑,病虽不大,也要早治疗,防燥正当时。  相似文献   
9.
"白露在仲秋,早晚凉悠悠",在白露来临之际,北京稻香村早已做好准备,8万盒养生食品"白露甘薯饼"陆续上市,迎接传统节气。白露节气因从这一天起,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而名。秋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秋燥病症开始滋生,易伤津液。养生专家称,白露节气的养生重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