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1篇
经济概况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年的7月1日是举国欢腾的节日,对我来说,也是最为激动的日子。1935年,我出生于山东省夏津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庄,由于家境贫寒,我一天书也没念过。当时兵荒马乱,父亲也在去延安的路上病故,只剩下母亲、我和我的童养媳相依为命。当时家徒四壁,可谓是房无一间,地无  相似文献   
2.
王鹤 《中国西部》2012,(5):161-161
即便抛开"钱学森夫人"这一头衔,蒋英本人也有无限精彩。她不太乐意人们称她钱夫人,更不以钱夫人自居,既是谦虚,更是有底气。1935年,蒋百里前往欧洲考察,带着女儿蒋英同行。后来,蒋英从德国柏林音乐大学开始她在欧洲10年的留学生涯。  相似文献   
3.
正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李贞的威名早已家喻户晓,但这个当年连名字也没有的童养媳参加革命时给自己取名"李贞"的过程却鲜为人知。1908年,李贞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小板桥乡。父亲李光田,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全家8口人仅靠租种地主的两亩半田和捕鱼为生。由于一直想要个儿子,李光田在第五个女儿出生后祈祷妻子的第六胎会怀上一个儿子。然而,孩子呱呱坠地,竟又是一个"千金"。李光田唉声叹气地看着自己的第六个女儿,失望得连名字都不想给她起了,只是随便地叫她"旦娃子"。不久,李光田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最终离开了人世。李贞6岁时,家里有时连饭都吃  相似文献   
4.
《现代班组》2011,(3):52-52
在红军西路军中有这样一位妇女抗日先锋团团长——王泉媛,她的一生可以这样形容:一生坎坷,两袖清风,三过草地,四爬雪山,五次婚姻,六个孤儿,七次遇难,八陷暗算,九死一生。 王泉媛,1913年出生,江西省吉安县敖城乡人。8岁那年因家境贫寒,给人做了童养媳。  相似文献   
5.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每当听到这首歌谣,总会让我想起我的外婆。她出生于一户贫寒的农家, 18岁时便嫁到略有薄产的外公家当童养媳。幸运的是,外公家人秉性纯良,再加上外婆不仅容貌秀丽,而且善良勤劳,所以深得长辈们的喜  相似文献   
6.
江川 《乡镇论坛》2008,(24):9-10
福建省莆田市郊区一个只有4300多人的小村子,竞有近1000名“童养媳”。很久以来,当地人却对这个特殊的群体熟视无睹。2003年9月底,记者走进这个笼罩着神秘色彩的“童养媳村”,终于揭开了其中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相似文献   
7.
福建在历史上是一个流行溺婴习俗的地区,从唐宋延续至明清,一直到民国时期,溺婴习俗尚存在于福建一些地区。宋代闽人溺女婴,也溺男婴,但溺女婴多,溺男婴少。明清时期,闽人溺女婴而不溺男婴。闽人溺女婴的原因是害怕厚嫁破产。因此,造成明清福建社会男多女少的自然构成,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许多男子无法娶妻,家庭中女性掌权,童养媳习俗流行。  相似文献   
8.
唐勇林 《数据》2005,(7):26-27
高老太太快80岁了,在江南一座小城里生活得很舒心.她每月可以领到400多元退休金,自给之余,还能时不时给曾孙添件衣服,买袋奶粉.孙子阿强的生活似乎远没有她悠闲.他高中毕业后进了国企,加上妻子的收入,每月有1000多元,虽不算多,但养活一家三口已绰绰有余.和他一起长大的阿三正在筹建第二个工厂.他的另外一些同学,不久前下岗了.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轮到他.眼看着孩子就要上学了,阿强有时会叹气,这时做过地主家童养媳的高老太太就要训他两句:"该知足了!咱们这日子,比旧社会的地主都不知道好多少呢."  相似文献   
9.
郭丽萍 《乡镇论坛》2011,(21):22-23
5月8日母亲节那天,郭源英终于找到了亲生父母。从福建莆田抵达福建长乐,100多公里的路程她用了35年。 相认后,郭源英与母亲李秀凤同时失眠,远在贵州的哥哥也兴奋得一天打几个电话给她。郭源英用“好像从来没有离开过”概括她与家人重聚后的所有欣喜,还有心酸。  相似文献   
10.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每当听到这首歌谣。总会让我想起我的外婆。她出生于一户贫寒的农家。18岁时便嫁到略有薄产的外公家当童养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