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毛猿》是美国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杰出作品之一.奥尼尔为该剧的主人公扬克设计了几个不同的活动场景,作为其活动的物理空间.在这些依次出现的场景里,扬克不停地思索自己的身份问题,从而构成了他的精神空间.但对扬克而言,无论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都是遭到边缘化的.正是为了弄清自己的身份,他不停地探求自我价值,然而却加速了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指对职业生活、学术生活的满意程度.而"80后"高校教师却面临职业发展、心理发展、人际关系处理等多方面的职业困惑和压力.通过对职业缺失归因及追寻,提高"80后"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可以增强其教师职业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4.
《红字》是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经典之作,本文试通过探讨四位主人公的追寻之路——白兰的追寻女性独立,丁梅斯代尔的追寻宗教与人性的统一,齐灵沃斯的由追寻家庭归属感转而追寻复仇,珠儿的追寻父爱,来体会霍桑在小说中流露的对于女权主义的支持和对清教主义的排斥以及对于人性本善的赞美,进而理解小说的主体思想,人生来就是有罪的,要想得到救赎只能通过行善。  相似文献   
5.
6.
7.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胡塞尼的处女作,在小说中哈桑一直处于受害者地位,但却是不可缺少的人物形象。本文运用他者理论,分析小说中哈桑的"他者"语境和身份,对哈桑在该处境下的悲剧命运进行解读,并剖析了胡塞尼作为美籍阿富汗裔的"我者"身份追寻。  相似文献   
8.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长篇小说《无形人》讲述一个无名无姓的黑人青年在美国社会求学求生的艰难历程。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从文化霸权和意识形态控制等方面分析主人公"无形人"追寻自我和文化身份认同这一主题,探究美国黑人"无形"的成因以及摆脱"无形"状态,找回自我并认同黑人文化身份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9.
做个男子汉     
兰邦华 《深交所》2005,(1):49-51
“傲气面对万重浪,热血像那红日光。胆似铁打,骨如金钢,雄心百干丈,眼光万里长,我发奋图强做好汉。做个好汉子,每天要自强,比太阳更光……”每当我唱起这首《男儿当自强》时,常常激情澎湃。这么多年的苦苦思索,这么多年的痴痴追寻,还不是为了圆这个梦——做一个自己心目中的男子汉吗?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中国美术片繁荣昌盛,被世界公认为"中国动画学派"大发展时期,它的成就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国际动画界为中国动画电影带来了众多的荣誉。但是,现今的中国动漫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动画电影《花木兰》、《功夫熊猫》等中国题材的美国动漫给中国动漫以启迪,让我们认识到,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中国动漫的文化和道德是追寻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