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6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17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旅游经济   8篇
贸易经济   37篇
农业经济   10篇
经济概况   2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陕西汉中非遗项目中具有代表性的城固架花刺绣,从产品设计的视角进行研究,促进汉中非遗保护与传承。通过研究架花刺绣的历史文化和工艺特点,对城固架花刺绣的设计元素进行分析和提取,从图案、色彩、材料3个方面对其进行采集和重构,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对架花刺绣进行了再设计,并取得了良好的设计效果。以架花刺绣为例给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建议,要联合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通过统筹管理、设计创新、技艺培训以及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优秀传统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从而带动非遗文化产业发展,增加农村人口收入,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流行于土家族区域的三棒鼓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曲艺和特殊的艺术形式.随着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的推进,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棒鼓传承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可观的成绩,但其当代传承依然面临一些困难.以宣恩三棒鼓为例,当代传承面临着"群众基础薄弱、传承缺乏专业人才、缺少专项保护发展经费、市场需求乏力"等发展困境,破此困境应着力"培养优秀传承人、让非遗进校园、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以及有效实施引导管理".  相似文献   
3.
中华老字号非遗技艺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市场价值,对于老字号非遗的认识应该运用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方法,重视其自然和谐与实用理性的基本特征。老字号非遗技艺的制作理念反映出不违物性、崇尚自然的特点,老字号非遗技艺制作过程中具有自然选材、环境友好等原则。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地高职校纷纷成立了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工作室为平台将非遗传承保护建立一个长效机制,以更好发挥技能大师作用,弘扬非遗技能文化。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为此,以高职校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所需的五个主要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标配形式为此类工作室的更好开展铺垫夯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品牌》2019,(1)
社会各组织均参与到非遗的保护、活态传承及非遗品牌的创建中,在提升民众对非遗文化和价值认知的同时,助推非遗品牌商业价值转换。本文梳理各主体在非遗品牌的推广成果、手段,进一步提出创新推广建议,望能为国内非遗品牌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以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木雕专业为例,对木雕专业教学档案建设与管理作了概述,阐述了加强木雕专业教学档案建设与管理的意义,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要充分重视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努力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教学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在于消亡速度超过保护速度,公众关注不够,数量多、分布广、保护成本很高,经费投入不足.之后基于对东亚、西欧、美国等国外社会资本介入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借鉴,提出了我国社会资本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建议:充分激发社会资本活力,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潜力,可采用PPP模式、政府主导的非营利基金模式、奖励众筹模式、创新信贷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9.
2006年我国提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此“非遗”一词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为民族的根基,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因此想要实施文化振兴,保护非遗文化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而本文就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技艺”作为切入点,简单谈一谈其在实施文化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如何与新时代接轨,融入新时代潮流并发挥积极而巨大的作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的完整而符合时代气息的答案.新媒体的兴起使年轻受众获取信息方式呈现出更多的差异性,更倾向于通过差异性的新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