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1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147篇
财政金融   171篇
工业经济   116篇
计划管理   919篇
经济学   1169篇
综合类   812篇
运输经济   30篇
旅游经济   111篇
贸易经济   538篇
农业经济   1640篇
经济概况   97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408篇
  2013年   375篇
  2012年   574篇
  2011年   558篇
  2010年   464篇
  2009年   393篇
  2008年   480篇
  2007年   450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270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就跨境电商对华商网络贸易所具有的替代效应与互补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古诺模型分析市场均衡的结果及贸易效应,采用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跨境电商对华商网络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跨境电商对华商网络贸易的互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一方面,由于华商网络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尤为显著,而跨境电商平台又以出口贸易为主,从而跨境电商对华商网络出口贸易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跨境电商平台偏向于差异化产品贸易,因而跨境电商对差异化产品的华商网络贸易有着较大影响。也就是说,跨境电商对华商网络贸易的互补效应在出口贸易与差异化产品贸易上表现得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2012年和2014年乌蒙山片区绿色减贫指数,评价该地区不同年份扶贫效果,这也为今后各项扶贫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依据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指标体系,从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程度、社会发展能力和扶贫开发与减贫效果4个方面,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等27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利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分析2012年和2014年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程度、社会发展能力和扶贫开发与减贫效果指标值,最终确定绿色减贫指数。同时,分析片区内各贫困县波动较大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城乡收入比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等指标。[结果]2014年相比2012年,乌蒙山片区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程度和扶贫开发与减贫效果指标值上升,社会发展能力指标值降低,绿色减贫指数提高了15.40%。各县第三产业比重均降低,但农村人均纯收入都有提高。四川省10个县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增加。四川省除叙永县和美姑县,贵州省除赤水市,片区内的各贫困县城乡收入比降低。[结论]2014年,乌蒙山区在落实国家扶贫规划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各县之间差距较大,在今后的扶贫攻坚中,需要从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贫困类型和贫困程度,考察当地资源储备和环境现状,统筹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为河南的经济发展作为了重要贡献。对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研究,是促进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方法]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构建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专家评分法,对各项评价指标打分,并计算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得分,结合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得出目前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得分为72.45,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并对当前河南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农业生态旅游意识淡薄、旅游产品特色不明显、缺少政府资金扶持和缺乏经营管理人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结论]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提高环保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开发特色原生态旅游产品;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加强专业培训,打造专业队伍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Expectations are at the centre of modern macroeconomic theory and policymakers. In this article, we examine the predictive ability and the consistency properties of macroeconomic expectations using data of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ECB) Survey of Professional Forecasters (SPF). In particular, we provide evidence on the properties of forecasts for three key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the inflation rate, the growth rate of re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 and the unemployment rate.  相似文献   
5.
The analysis of monetary developments has always been a cornerstone of the ECB's monetary analysis and, thus, of its overall monetary policy strategy. In this respect, money demand models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explaining monetary developments and assessing price stability over the medium term. It is a well‐documented fact in the literature that, when interest rates are at the zero‐lower bound, the analysis of money stocks become even more important for monetary policy. Therefore, this paper re‐investigates the stability properties of M3 demand in the euro area in the light of the recent economic crisis. A cointegration analysis is performed over the sample period 1983 Q1 and 2015 Q1 and leads to a well‐identified model comprising real money balances, income, the long‐term interest rate and the own rate of M3 holdings. The specification appears to be robust against the Lucas critique of a policy dependent parameter regime, in the sense that no signs of breaks can be found when interest rates reach the zero‐lower bound. Furthermore, deviations of M3 from its equilibrium level do not point to substantial inflation pressure at the end of the sample. Excess liquidity models turn out to outperform the autoregressive benchmark, as they deliver more accurate CPI inflation forecasts, especially at the longer horizons. The inclusion of unconventional monetary policy measures does not contradict these findings.  相似文献   
6.
区域不平衡发展是一个普遍的规律,欠发达地区应根据不平衡发展理论,吸取经验教训,建立科学的不平衡发展促动机制。  相似文献   
7.
牛树海 《乡镇经济》2008,24(2):49-51
文章通过泰尔指数发现从1990年到2005年,河南省区域经济的差距处于一个快速扩大的阶段。通过定量分析发现,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与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农业产业化对区域差距缩小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起主要作用,一是由于目前河南省农业产业化水平相对还是比较低,农业收入还仅仅停留于农产品的买卖价格,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过低,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还是比较弱,带动面小,限制了农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速度,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浙北地区县域范围内城乡供水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要实现自来水供应一体化,面临着行政管理体制和水务运作体制方面的问题,并对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陕西旅游商品市场问题探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咏梅 《特区经济》2008,235(8):151-152
发展旅游商品对提高区域旅游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但在陕西旅游产业体系中,购物始终是一个明显的弱项,这制约了陕西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在系统分析陕西旅游商品市场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发展陕西旅游商品市场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
自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提出以后,我国已形成了全面覆盖的区域政策体系。本文对我国4大区域战略进行了详细阐述,勾画了东西南北中大协调、共发展的崭新格局;并对各省级区域内部的协调发展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