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概况   5篇
信息产业经济   1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8月9日凌晨,北京的天空细雨漾潆,被誉为“中关村第一人”的陈春先先生与世长辞,享年70岁。  相似文献   
2.
春回大地,中关村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北京市市长郭金龙,春节后再度到中关村科技园区调研时指出:“创新是中关村的灵魂,引领是中关村的责任,走向国际是中关村的使命。”我们在编辑《中关村创新谱》时惊人地发现:所接触的100多个时代先锋人物,无论是陈春先、柳传志、王选,还是王文京、李彦宏、张朝阳.抑或杨元庆、俞敏洪、邓中翰……有一个鲜明的“共性”——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思想解放,冲破樊笼,是成功者的动力之源!逝者如斯,未来无限。中关村人定然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漂亮地转身”,续写辉煌,让思想解放的大纛高高飘扬!  相似文献   
3.
中关村广角     
《中关村》2004,(9):84-85
中关村人评述伟人丰功伟业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作为北京科研人员下海第一批人中的闯将,当了十四年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会长的纪世瀛,回忆起自己当初的创业历程说:“邓小平对我们真有救命之恩,尤其是他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对我们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他说,“这三个有利于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仿佛一下子我们就有了解放了的感觉,有了救命的感觉。”联想创始人柳传志说:“没有小平,我们这些知识分子可能就一直窝在…  相似文献   
4.
赵凤桐 《中关村》2010,(6):83-83
三年前,《中关村创新谱》问世,曾引起热烈反响。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教授把中关村称之为“中国未来的动力引擎”,这部书稿之所以受到关注和好评,那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创新英雄”。书中记录了中国创新创业的先锋,从陈春先、王选、柳传志到王文京、杨元庆、邓中翰、李彦宏、张朝阳……51位“知识英雄”,尽管他们创业的道路崎岖不同,但都来自于中关村。都是秉承“创新”理念,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书写了中关村波澜壮阔的历史,正在描绘最新最美的画卷。  相似文献   
5.
鲍烨童  明星 《中关村》2015,(3):92-95
中国要想真正实现现代化,需要一大批治国理政人才,这个治国理政确实需要有现代公共管理理念、分析框架和思路方法。在西方,公共管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对整个社会和政府职能的运作起到引导作用。一定要经过大学进行专业学习才能获得此类知识。因为如此庞大的社会,涉及复杂的公共领域的管理,是一门学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薛澜,是学院创始人,主要研究公共领域科  相似文献   
6.
《中关村》2008,(10):22-25
历史不会遗忘,中关村的第—缕曙光照射在陈春先、纪世瀛弱不禁风的服务部身上,接着晨曦照耀到段永基、柳传志、陈庆振、王洪德等人身上,一大批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指日可待;从1980年陈春先、纪世瀛创办第一家民办科技机构华夏所开始,中关村历史开始从白颐路书写。作为这一阶段历史的见证者,一批最早在中关村创办的企业,京海、科海、四通、联想、方正…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从小到大,从产品到市场,尝试在一条“前无古人”的路上艰难跋涉。以于维栋、张福森、胡昭广为代表的中央调查组和海淀区领导的支持和庇护,中关村旭日东升,普照大地,自此奠定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独霸江湖的威名。  相似文献   
7.
王德禄 《中关村》2013,(2):88-88
2013年1月8日,我和赵慕兰邀请于维栋、赵绮秋、王殿儒、陈庆振等10位中关村老一代领导人、创业者参加"陈春先创业史料采集座谈会"。大家回忆起陈春先创业阶段的经历轶事,讨论了中关村第一代创业者的价值。几年前,我曾说过,陈春先迈出下海创业的一小步,使中国经济改革迈出了两大步:第一大步是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第二大步是中国从工业经济转向新经济。中国能否现实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8.
当选词: 他是30年前最早提出将中关村建成“中国的硅谷”的科学家,也是最早在中关村创办民营高科技实体的企业氦虽然历尽创业艰难,但在推动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他实现了作为一个启。蒙者应当承担的使命。一个人的一生能做成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成功的人生,他做到了。  相似文献   
9.
王德禄 《中关村》2010,(11):31-31
今年10月23日是陈春先等人下海成立北京市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三十周年。这是一个值得怀念的日子,因为陈春先等人的下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觉得用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在月球着陆时阿姆斯特朗说的一句话"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来形容,可以说陈春先下海个人一小步、中国经济两大步。一步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出的,另一步是旧经济向新经济迈出的。  相似文献   
10.
是谁第一个提出要把中关村办成“中国的硅谷”?是谁第一个在中关村创办了民营高科技实体?是谁放弃了院士的前程而选择做了一个并不成功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