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8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篇
财政金融   4331篇
工业经济   59篇
计划管理   811篇
经济学   1219篇
综合类   588篇
运输经济   7篇
贸易经济   1111篇
农业经济   216篇
经济概况   984篇
邮电经济   12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440篇
  2013年   400篇
  2012年   366篇
  2011年   384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362篇
  2008年   444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361篇
  2005年   520篇
  2004年   688篇
  2003年   934篇
  2002年   609篇
  2001年   545篇
  2000年   568篇
  1999年   305篇
  1998年   263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程雪军 《经济学家》2021,(11):43-51
当前,我国居民杠杆率快速上涨,并呈现出与国际趋势背离、风险不对称、居民储蓄率下降、债务过度扩张等风险特征.从居民杠杆率的发展肇因看,可归于中长期消费贷款领域的货币政策宽松促使房地产贷款过热,以及短期消费贷款领域的金融科技驱动消费金融机构的野蛮生长.通过采用法律金融学理论,重点分析不同法系下居民杠杆率的发展演进,充分借鉴海洋法系(以美国为代表)与大陆法系(以日本为代表)的居民杠杆率高企的风险治理经验,结合我国居民部门的风险境况,提出我国防范居民杠杆率高企的风险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我国金融资本超额回报率的事实,在市场套利分析框架下实证检验了实 体企业金融化是抑制还是加剧了尾部金融风险溢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从杠杆率来看,实体 企业金融化对杠杆率具有“双刃剑”效应,然而,实证结果发现,从长期经济后果来看,实体 企业金融化却显著提高了杠杆率,基于Altman-Z值的风险分析进一步发现企业破产风险显著 上升,从而加剧了尾部金融风险溢出。文章的研究结论有利于全面观察实体企业金融化带来的 的实际效果,也揭示了金融行业对实体行业的风险传导过程中的一个风险源,对于实体经济和 金融领域关于企业金融化效应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5.
山东省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已超国际认定警戒线,并且由于统计口径不完备,山东省实际杠杆率水平高于当前计算结果,已无加杠杆空间。从当前可计算的杠杆率分结构看,山东省非金融企业杠杆率高企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基建行业及国有企业。通过对山东省内2009年以来17地市的杠杆率与不良贷款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不良贷款率与杠杆率变动之间存在稳定的反向关系,杠杆的加速变动会加大金融风险的暴露。建议应在稳步去杠杆的基础上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使非金融企业与区域金融体系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7.
8.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P2P平台应运而生。在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和推进普惠金融落实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庞氏骗局等金融诈骗事件也借势出现。本文结合"e租宝""钱宝网"等典型互联网平台案例,对P2P平台下庞氏骗局发展历程和风险来源深入分析。基于此对政府、P2P平台和投资者三方提出建议,旨在使P2P融资平台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庞氏骗局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助力国家金融和社会稳定,不断完善国家法律法规和征信体系,维护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当前,大数据应用推动银行信贷审批从人工走向智能,一方面,有助于银行风控触角从表层延伸至内涵,深入挖掘信息价值和判断实质风险,另一方面,有助于商业银行风控逻辑从单环节延展至全流程,在客户准入、贷中审核、贷后监测等各节点形成数据链路。  相似文献   
10.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党中央确定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由于我国当前金融杠杆率已经相对较高,对金融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国家治理中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为从过往发生的金融危机中汲取教训,更好地预防重大金融风险,笔者从三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寻求共性,为我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