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39篇
工业经济   79篇
计划管理   263篇
经济学   32篇
综合类   14篇
运输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102篇
农业经济   9篇
经济概况   39篇
信息产业经济   3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日,国爱发改委、国爱质检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公布了已备案的能源效率等级为一、二级空调和能源效率等级为一级冰箱的产品规格型号及企业名称。  相似文献   
3.
提高用能产品的能源使用效率一直是世界各同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家,特别是主要工业国家,都为此制定了相应的能源政策和措施,以促使本国产品能源效率水平的提高,如执行最低能效标准、实施能效标识制度、签订自愿性协议、开展需求侧管理(DSM)等。 实施能效标准和标识制度以其投入少、见效快、影响大、节能和环保效果显著等优点,得到了许多国家政府的认可。据国际能源署统计,至20O0年6月,已有34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地制定并实施了能效标准,有37个国家和地区有效地实施了能效标识制度,其中大多数的能效标准和标识制度是由政府职能部门直接组织实施并且是强制性的。澳大利亚、欧盟各国、美国、加拿大、巴西、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等,通过有效地实施能效标准和标识制度,成功地减缓了对电力、石油和燃气需求的增长势头,大大减少了CO_2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同时也推动了高效节能产  相似文献   
4.
5.
从节能角度出发,提出燃气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能效新要求,以及非标准工况下机组的能效评判方法,并给出了现场的能效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钢铁产业消耗的能源及其造成的环境负荷已经达到了整个工业总量的10%以上。因此,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是增加钢铁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中国钢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降低国家能源和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外资进入中国钢铁产业现状、中国钢铁产业能效现状,提出利用外资提高中国钢铁产业能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美国的预测看中国的能源结构和能效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力以赴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候,如何正确评估我国的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水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的舆论和媒体,都认为中国的能源结构不合理,中国的能源效率低下,能源浪费严重。最典型的说法是:中国经济总量只占世界约4%,却消耗了全球8.1%的石油、5.4%的钢、32.1%的水泥、71%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8.
《商》2016,(3)
本节对海南省综合能效管理平台使用进行分析。能源管理平台的运用分析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类:一、编写目的及背景。二、对该平台进行三大类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一)用能数据统计分析及预测模块;(二)监察办公模块;(三)搭建省-市-企业网络架构。  相似文献   
9.
能源效率指标是能源利用水平的量化,主要分为单要素指标和多要素指标。单要素指标包括热力学指标、物理——热量指标、经济——热量指标和纯经济指标;多要素指标包括能源要素配置效率指标、能源利用效率指标和能源经济效率指标。能源效率的度量是通过能源投入量与服务产出量的比值来进行刻画。从生产角度看,能源效率与生产成本和利润紧密相连,是取得利润最大化的手段;从消费角度看,能源效率则是支付效应的表现;从宏观管理角度看,能源效率问题是各类能源的功能、对社会的影响和对社会经济活动的贡献等综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世界各国都已经意识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我国的电子电器产品中引入能效检测,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而且可以让产品更加节能环保。文章介绍了在电子电器产品中能效检测的质量控制技术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