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泰山旅游需求时空分布规律及旅游者行为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泰山旅游需求存在着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调查显示.游人数量的日变化、周变化和年内变化十分显著;客源地主要分布于山东及其周边省市;旅游区内部以泰山中路和岱顶的需求强度最大。最后对旅游交通方式、旅游消费、旅客职业构成双重游率等旅游者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3.
4.
5.
6.
城市国内客流量与游客网络关注度时空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收集城市客流量及游客网络关注度数据,分析影响客流量及游客网络关注度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边际效应,构建了国内游客量与游客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相关模型。结果显示:①气候舒适度、双休节假日等是影响客流量及游客网络关注度年内变化的主要因素,气候舒适度及节假日对客流量和游客网络关注度月指数的边际效应系数分别为0.207、4.173和0.743、5.093;②旅游资源丰度、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气候舒适度等是影响客流量及游客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其对客流量及游客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的边际效应系数分别为37.102、0.683、1.356、47.175和0.397、0.002、0.005、0.786;③游客网络关注度与客流量在时空变化上有较强的相关性,游客网络关注度月指数每变化1%,客流量月指数将增加(或减少)0.611%,游客网络关注度每增加(或减少)1万次,客流量将增加(或减少)125.866万人次。 相似文献
7.
水利风景区的价值内涵、发展历程与运行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旅游资源具有丰富的景观类型、深厚的文化底蕴,蕴藏着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水利风景区开发的综合价值。通过与其它国家级景区的比较,我国国家水利风景区经过10年多的发展,发展速度相对平稳,省域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今后应控制水利风景区的总体数量,培育精品旅游景区,增强水利风景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基于民生水利的发展理念,水利风景区应在申报审批和运行管理中,制订更严格的生态环境评估措施,提高景区准入门槛,建立景区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应重视景区规划的编制,推进景区可持续发展;构建以地方为主体的权威管理机构,实行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的"四权分离和制衡"的管理体制;改善景区的旅游环境,加强市场营销力度,提升旅游经济效益,塑造"水利风景区"品牌。 相似文献
8.
随着西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日益频繁,同时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越来越严重。相关研究工作人员不仅要高度重视灾害影响,同时应该在相关灾害频发地开展泥石流灾害研究调查工作,进而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泥石流灾害防御措施。现实生活中,由于对泥石流灾害预警系统仍处于初级阶段,所以相关理论技术和实际方法不够成熟,尚未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因此需要对泥石流灾害成因及相关特性进行分析与总结。本文简单介绍了西藏境内的泥石流形成原因,分析了泥石流时空分布特性,同时关于泥石流的整体防御体系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景区旅游舒适度指标主要依据《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推算,但此法无法呈现景区内部的游人舒适度差异。以网师园为例,运用驻点研究法,得到研究日各驻点停驻5s的总人次为128~1 851,根据《导则》及网师园公布的舒适度指数,计算出其最大日承载量为5 685人,人均空间承载指标为1.38m2/人。研究日游人入园总数为4 376人,承载指标均未达上限,但各驻点实际停驻的总人次比按照《导则》计算出的承载量高出约10倍。计算各驻点游人分布密度与全园游人分布密度的比较系数K值,发现停驻时间为5、12、20s时,全天各驻点游人分布密度分别为全园平均游人密度的3.4~108.5、1.7~42.9和0.5~33倍(3个驻点K值<1),说明驻点处游人会重复停驻,扩增效应明显,按《导则》推算旅游舒适度指数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探索运用驻点研究法优化旅游舒适度指标的途径,为微景区旅游舒适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