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十六届四中全会和200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2.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的方式,其实质是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怎样实现经济增长。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振兴,除了政治和社会稳定外,还必须解决好“三位一体”问题,即内部体制、增长方式和外部环境,三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坚持一切从国情省情出发,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立足点。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等,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福建的基本省情。国情省情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也决定了我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努力改变生产力不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切实推进"循环经济"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文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依据“科学发展观”和当今国际背景,提出了切实推进“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系统性构想。 相似文献
5.
消费和谐论:面向科学发展观的消费理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从消费系统均衡的角度出发,运用一般均衡原理研究了消费系统实现均衡的和谐机制,探讨了消费者在和谐机制运行中的主导地位,进而分析了消费和谐论与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统一。最后指出以人为本、协调发展、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重对于科学发展观和消费和谐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7.
从科学发展观看高校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分析了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深化财务管理改革的必要性;从贯彻财务管理法规和实际工作体会相结合,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6年4月17日)这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始时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总结“十五”期间的环保工作,部署今后五年的环保任务,进一步开创我国环境保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政府管理创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资源型城市向综合型城市的转变需要:在城市定位与功能上。实现由生产中心向经济中心的转变;在经济基础与结构上,实现由单一经济向多元发展的转变;在经济体制与政策上,实现由重取轻予向适度援助的转变;在主体意识与行为上,实现由工矿社区向现代城区的转变。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谐社会建设,要求在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完善协调机制,整合发展规划;实施财政援助,重建转移支村;推进制度创新,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城市功能,实施城市经营;挖掘产业文化要素。构建特色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10.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于法稳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4,(11):52-55
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性出发,在简要阐述资源节约型社会概念、特征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途径,并提出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